白鉴
白鉴是明代的诗人,其作品主要收录于《洞霄诗集》中。 西川成都府人,传为高祖功臣白君敏之孙,在唐玄宗时期居住在上皇观。后来,他迁居余杭天柱观居住了40年,这段历史记录在他的著作《洞霄图志》卷五之中。白鉴的诗歌创作贯穿其一生,从他在上皇观的生活经历可以看出,他的诗歌不仅体现了个人情感和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他对自然现象的感悟
明代白鉴《宿崆峒》释义
宿崆峒 年年登眺慕崆峒,偶尔同游到上峰。 一穴深开元鹤洞,五台高建梵王宫。 山雄虎踞周围立,路险羊肠缭绕通。 问道有人无处觅,聊存栋宇寄行踪。 注释 宿:停留、居住;崆峒:地名,今甘肃平凉市西的崆峒山,为著名的道教名山,有“天下道教第一山”之誉。 年年登眺慕崆峒:一年又一年地登上崆峒山眺望、仰慕崆峒山。 偶尔同游到上峰:偶尔与朋友一起游览到山上的最高处。 一穴:山洞。元鹤洞
白鉴
白鉴是明代的诗人,其作品主要收录于《洞霄诗集》中。 西川成都府人,传为高祖功臣白君敏之孙,在唐玄宗时期居住在上皇观。后来,他迁居余杭天柱观居住了40年,这段历史记录在他的著作《洞霄图志》卷五之中。白鉴的诗歌创作贯穿其一生,从他在上皇观的生活经历可以看出,他的诗歌不仅体现了个人情感和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他对自然现象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