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庠
【解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富有情趣。 其一,“春暖春寒布谷啼”,点题“杂咏”:春天到了,各种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唱歌,布谷鸟也忙着叫唤着。 其二,“白云深处好扶犁”,点题“杂咏”:白云深处,可以看见一片片绿油油的田地,农民正在那里耕田劳作(扶犁)。 其三,“闲来检点南山事”,点题“杂咏”:闲暇无事,我来到南山上,查看了一下山上的情况
《梅城杂咏·其一》 《梅城杂咏·其一》:柳阴深处系孤舟,钓罢归来乐自由。烂醉不知明月上,不妨风浪打船头。 此首诗的意境以宁静的江边为背景,勾勒出一个悠然自得、与世无争的生活画卷。“柳阴深处系孤舟”,诗人在浓荫密布的江边找到了一处可以停泊船只的地方,孤舟在此安静地系泊,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或是在诉说着什么。这里的“柳阴深处”不仅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景致,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由的向往。
钝斧磨穿石上苔,山中寒尽又春来。 采樵撞著烧丹客,借问碧桃开未开。 注释:用钝口的斧头磨穿石上的青苔,山中寒冷已经过去,春天又来临了。在砍柴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一个烧制仙丹的人。他问我,碧桃花是否已经盛开?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梅城山中的自然美景和生活场景。诗中提到“钝斧”与“山中寒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通过“采樵撞著烧丹客”
注释:黄发的孩子在地上睡觉,青草茸茸,温暖如同生烟。醒来后不见阳陂的水牛犊,寻找到落花流水的岸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首句“黄发儿童着地眠”形象生动,通过“黄发”这个细节,描绘出了孩子们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形象。第二句“茸茸青草暖生烟”则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这里的“茸茸青草”和“暖生烟”都是春天的典型特征,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第三句“醒来不见阳陂犊”
黄发儿童着地眠,茸茸青草暖生烟。 醒来不见阳陂犊,寻到落花流水边。
春暖春寒布谷啼,白云深处好扶犁。 闲来检点南山事,豆子苗生麦又齐。
钝斧磨穿石上苔,山中寒尽又春来。 采樵撞著烧丹客,借问碧桃开未开。
柳阴深处系孤舟,钓罢归来乐自由。 烂醉不知明月上,不妨风浪打船头。
余庠并不是明代诗人,而是清代的诗人,字生生,号钝蓭。余庠出生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祖籍四川省青神县(今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青州乡金星村)。他与清朝的诗人余楍是同一支系的后辈人物。 余庠的诗作风格独特,其作品有《增益轩诗草》和《遣愁集》等。这些作品展现了他的才华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尽管余庠在清代已经去世,但他的作品依然被后人传颂,成为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在明代
余庠并不是明代诗人,而是清代的诗人,字生生,号钝蓭。余庠出生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祖籍四川省青神县(今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青州乡金星村)。他与清朝的诗人余楍是同一支系的后辈人物。 余庠的诗作风格独特,其作品有《增益轩诗草》和《遣愁集》等。这些作品展现了他的才华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尽管余庠在清代已经去世,但他的作品依然被后人传颂,成为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在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