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行
这首诗的原文是: 赋得露凝仙掌 绛阙秋容静,金茎露气长。 夜深方湛湛,日出转瀼瀼。 共喜仙人掌,能渟玉女浆。 愿持方圣泽,沾洒遍遐荒。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 - 绛阙:指的是红色的宫殿,通常用来代指朝廷或皇宫。 - 秋容静:秋天的景象平静而宁静。 - 金茎:这里可能是指皇宫内的装饰物或建筑元素,如金色的柱子或装饰。 - 露气长:意味着露水在夜间凝结后变得更加浓稠,可能是因为夜间气温较低
潞河旅怀 注释:拂袖归来意豁如,意为我挥一挥衣袖回来,心情豁然开朗。故园生计岂应疏,意思是家乡的生计难道可以忽视吗?门前已少相过辙,意为门前已经很少看到过往的车子。架上仍多未读书,意为书架上还有很多未曾读完的书。暮雨苔痕封僻径,意为傍晚的雨水打湿了小路两旁的青苔,使得小路变得泥泞难行。夕阳山色满精庐,意为夕阳映照下,整个山村都沐浴在一片金黄之中。隔湖二顷沮洳地,意为隔着湖面,有两块湿地
【注释】 鸣柝:指敲更声。严:紧急,严肃。内家:这里指宫中的内侍。催放:催请进宫侍宴。玉阶:皇宫台阶。缥缈:形容云气高远浮动的样子;也形容歌声悠扬飘逸。金茎:汉武帝建元中,在甘泉宫宫门前立铜柱承露,谓之“金茎”。《汉书·武帝纪》:“(太初元年)秋,七月,丁巳朔,日有食之。”后人因以“金茎”指代皇帝所居之地。清游:清闲的游乐活动。广寒:即广寒宫。传说是月宫名。 赏析:
注释:清晨的阳光照耀着楼台,绕过殿堂的鸣鞭忽然让我想起了雷电。黄表一函在帘下经过,一起看京兆进题来。 赏析:《侍班恭纪》共二首,这是其二,描绘的是诗人侍班时的情景。首句“清辉曙色照楼台”,描绘清晨的阳光照耀着楼台,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觉。次句“绕殿鸣鞭忽讶雷”,描绘了环绕着楼台的鸣鞭声突然让人想起雷声,这种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了清晨的宁静和清新。第三句“黄表一函帘下过
【注释】 1. 侍班:侍奉皇帝,参加朝会。 2. 引索:拉开帘子。 3. 骞:高远的样子。 4. 扇羽:指扇子上装饰的羽毛。中分:一半分开。 5. 佩环:佩戴在身上的玉饰或金属饰物。隐隐:隐约的声音。 6. 身在几重天:不知道身在哪里。形容天上宫殿很多。 【赏析】 这首诗是写侍班时所见之景。 首句写卷帘,“引”字写出了动作。第二句写展开帘子的情景。三句写打开帘子后看见的景象。四句写听到的声音。五
散朝后,回銮更趋蹡;步辇传呼复道长。 转出殿来还到阁,却随仗马下东廊。 注释:蹡(zhì):疾步,快走的意思。东廊:指宫庭中东西两侧的长廊。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描写了皇帝在退朝后返回宫内的一段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宫廷生活的观察与感受。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宫廷中的繁华与热闹
绛阙秋容静,金茎露气长。 夜深方湛湛,日出转瀼瀼。 共喜仙人掌,能渟玉女浆。 愿持方圣泽,沾洒遍遐荒。
拂袖归来意豁如,故园生计岂应疏。 门前已少相过辙,架上仍多未读书。 暮雨苔痕封僻径,夕阳山色满精庐。 隔湖二顷沮洳地,筑土疏泉学种鱼
鸣柝声严夜未阑,内家催放侍班官。 玉阶缥缈金茎湿,却讶清游入广寒。
清辉曙色照楼台,绕殿鸣鞭忽讶雷。 黄表一函帘下过,共看京兆进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