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贯
【注释】:沿途:指旅途中。白水通碧涧,隔溪(zhōu )赤壁倚青天:白水和碧涧相通,隔着溪流的两岸是青山,青天在对面。 【赏析】:此诗写景,首二句写沿途景色,后二句写所见之景。 “沿途”二字,点出了诗人的行踪。“白水”指的是清澈的溪水,“碧涧”即碧绿的山沟。“通”字,说明这两条溪流之间有桥梁相连;“倚”字,描绘出两岸山峰的险峻。 “隔溪赤壁倚青天”,这是写远望所见
【注释】 寒夜:冷清的夜晚。凭阑:靠在栏杆上。徘徊:来回走动,形容心情烦乱。咫尺:比喻极近的距离。故人:老朋友。相隔绝:彼此不见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因怀念朋友而作。诗中描写了诗人在寒夜里独自凭栏远眺、徘徊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首句“寒夜独凭阑”写诗人在寒冷的冬夜中独自一人靠栏杆远望。第二句“徘徊看明月”则进一步写诗人在月光下久久徘徊,凝视着那一轮明亮的月亮
【注释】: 次朱文公先生棹歌韵 其三:次,跟随。朱文公,即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谥文,别称紫阳,世称“朱子”,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陆九渊的弟子,中国封建社会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大诗人、宋词之集大成者。 擎天:指高耸入云的山峰。耸:耸立。 琼葩:美玉雕成的花朵,这里形容山花盛开。 瑶草:仙草,传说中生长在蓬莱山的一种植物。 毵毵
【注释】: 次朱文公先生棹歌韵 其二:二曲,两道弯;娉婷玉(pīng tīng yù)作峰,形容月亮如同美人的山峰;月悬妆镜若为容,像镜子一样挂在天上;天然不着铅华色,天生的美丽不用粉饰;烟抹云鬟翠黛重(yǎn mǒ yún huán cuì dài zhòng),指月亮如美人的头发和眉毛。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九仙山时所作,描写了山间明月的景色,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注释:太阳渐渐落下,秋林之下,我与友人高谈阔论。 烟波浩渺无际,让我暂时放下济世之舟,逍遥自得。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题赠给王元长的作品。诗人在落日余晖中,与友人纵情高谈,畅饮至夜深。诗的首句“落日秋林下”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次句“高谈且自由”,描绘了诗人畅所欲言、豪放不羁的形象;第三句“烟波浩无极”,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胸怀;末句“闲却济川舟”,则透露出诗人对名利地位的超然态度
【注释】 客邸:客人的住所。 光阴:时间,岁月。 危楼:高大的楼房。 征鸿:远行的候鸟。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小诗,写诗人在客馆里看到飞过头顶的几只大雁时所触发的情感。 首句“客邸光阴去若飞”,以“飞”字形容时间的迅速流逝,突出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第二句“冬衣不觉换春衣”,描绘了季节变迁带来的感受。从冬天到春天,人们需要换上新的衣物来适应天气的变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赠曾亚卿》。 诗句释义: 1. 懿哉庙廊具,有如圭与璋。 - "懿哉"是对他人的赞誉,表示对曾亚卿的敬仰。 - "庙廊"指的是朝廷,这里指代朝廷的官员。 - "有如圭与璋"是指他像圭和璋一样珍贵。 2. 昔为太仆长,今我同官良。 - "太仆长"是指古代负责管理车马的官职。 - "同官"是指与自己在同一级别的官员。 - "良"在这里表示好的意思。 3. 送君都门道
【注释】 1. 琅玕:一种美石。 2. 医俗:指消除世俗偏见。 3. 清标:高洁的节操。 4. 潇洒:形容人的行为举止洒脱不羁。 5. 云端:比喻高远的境界或事物。 【赏析】 《题竹》是一首咏竹的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之情以及赞美其清高雅洁品质的决心。 首两句“书窗谩对翠琅玕,偏喜真心耐岁寒”,描绘了一幅书房里静谧的画面,窗外翠绿的竹丛显得生机勃勃。作者虽然身处书窗之旁
寄云峰吴先生 其二 大音寥莫正声希,世俗滔滔独掩扉。 天下苍生皆赤子,阿衡不作与谁归。 注释翻译: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真正的声音是深沉而悠远的,但世间嘈杂喧嚣却掩盖了真正的声音。他感慨自己如同普通人一样,没有显赫的身份和地位,只能独自隐退于山林之中。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然世界的向往。诗人以“大音寥莫”为喻
注释:野径深幽,市道迂回。红尘(指世俗的繁华)不到,足烟霞。遥想当日云峰之下,先生笑看寒梅树树开花。译文:荒野的小路上弯弯曲曲的,而市道却迂回曲折。世间的红尘世俗无法到达这里,只能看到烟雾和霞光。想象着当日先生在云峰之下,他笑着看着那一棵棵的寒梅树上盛开的花。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朋友吴先生的怀念。首句描写了吴先生隐居之地的景色,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次句表达了他对吴先生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