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旦
惠山留宿瑨上人房 寺古门常掩,僧贫饭每迟。 石林刓米字,尘壁掩唐诗。 曲径松杉老,荒庭桔柚垂。 九龙山色好,相对一支颐。 注释: - 惠山留宿瑨上人房:在惠山上住宿并留连于瑨上人的住所。 - 寺:寺庙。 - 常:常常。 - 掩:关闭,遮蔽。 - 石林:指岩石丛生之处。 - 刓(wán):雕刻。 - 尘壁:尘土覆盖的墙壁。 - 支颐:用一只手托着下巴思考或休息。 赏析:
泛湖 西风吹老太湖波,湖上轻寒袭绮罗。 葭苇远连秋水阔,云山偏带夕阳多。 兰舟画桨催归急,绿酒清樽奈乐何。 人世百年空幻泡,相逢且听太湖歌。 注释: - 西风吹老太湖波:西风把湖水吹得泛起了波澜。 - 湖上轻寒袭绮罗:湖面上的寒冷气息袭扰着那些华丽衣裳。 - 葭苇远连秋水阔:芦苇丛生的地方与秋天的水天相接,显得格外开阔。 - 云山偏带夕阳多:天空中的云彩和山上的山峰都沐浴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壮观。
注释: 1. 荒烟老柳夕阳间:荒废的烟雾和衰老的柳树,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凄凉。 2. 清淡依稀不见山:形容景色清淡,仿佛连山都隐没在雾霭之中。 3. 几日溪头行迹少:这几天我在溪边行走的次数很少。 4. 野斋秋色白鸥闲:在野性的斋舍里,秋天的风景宁静而悠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荒烟老柳、夕阳、清山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这种景象的感慨和情感。诗中的“淡”字
注释:读完了《诗经》以后,就坐下来休息在短檐下。风吹得我两鬓的白发微微飘动。鹤鸣声在白天里响成一片,使我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也不愿意把沉香烟出画帘。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读书人夏日读书生活和情趣的小诗。诗人在夏日的炎炎热日之下读书,感到十分惬意,于是便坐在短檐下继续读书。这时,一阵风拂过,吹乱了两鬓的白丝,更添了几分清冷之感。 诗人读罢书后,便到室外去消暑。此时,正值一天中的白昼
【注释】虚堂:空旷的厅堂。鹁鸠:鹁,通“鹁”,鹁鸪,即布谷鸟;鸠,布谷鸟的别名。长空翳:天空被遮蔽了。溪南:指溪水南边。柱杖:拄着一根手杖。 【赏析】此诗描写诗人独自坐在空旷的厅堂里聆听雨声和屋角传来的布谷鸟的鸣叫。面对这凄冷的景致,诗人不禁想到,只有依靠他人才能扫去长空中的阴霾,让阳光洒进自己的心房。最后,他决定拄着手杖,走向溪水南边的小屋,去寻找一份宁静和安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寺古门常掩,僧贫饭每迟。 石林刓米字,尘壁掩唐诗。 曲径松杉老,荒庭桔柚垂。 九龙山色好,相对一支颐。
明代诗人秦旦是无锡人,他的字是永孚,号养恬,因其孝行而被乾隆皇帝御赐“孝友传家”额。秦旦是明朝的文人,其家族背景深厚,与同父异母的弟弟秦奭同举孝行。他与弟秦奭一同在清乾隆年间被朝廷旌表孝子,并获得了相应的荣誉。 关于秦旦的生平和成就,他生于正统丙辰年(1436年),卒于嘉靖癸未年(1523年)。秦旦与弟弟秦奭共同展现了明代文人的孝行典范,他们的事迹被记载在《毘陵人品记》、《江南通志》等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