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经邦
陈经邦并非明代诗人,而是明朝的一位官员和学者。他是福建莆田人,字公望,号肃庵。在明朝的历史中,陈经邦的仕途颇为显赫,他曾在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及第,选为庶吉士,后授编修,累官至礼部尚书兼学士。他在神宗即位后,被选任东宫讲读官,进讲经义,受到神宗的赞赏,甚至亲书“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赐给他。 陈经邦的一生,可以说是典型的士大夫生涯。他不仅是一个文学家,还是一位学者
明代陈经邦《登岱 其三》释义
【注释】 杖策:拄着手杖。叩帝关:叩问帝王的门。振衣:抖开衣服。眼摇:眼界所及,意指视野广阔。泱漭:广大无边貌。昆崙:昆仑山。桑海:代指南宋的杭州。诸圣:众神。朱颜白发生须事:指人的衰老、死亡。浮名:虚名,空名。好是闲:真值得珍惜。 【赏析】 这首七绝,从登高望远写起。开头两句说,手执拐杖,登上高山,向皇帝的宫门叩问,抖开衣衫长啸一声,使天地为之狭小
宋代陈经邦《南雁山》释义
南雁山, 老从神武挂尘冠, 要与傍人分碧山。 障落风前排集雁, 影翻日下舞双鸾。 云间隔断尘寰杳, 月牖光通宇宙宽。 安得此身生羽翼, 朗吟飞过万峰间。 注释: - 南雁山:指代某座位于南方的山峰。 - 老从神武挂尘冠:形容年岁已高,如同神武一般,头戴尘埃般的装饰。 - 要与傍人分碧山:表示想要与周围的人们一同享受那美丽的碧绿的山峰。 - 障落风前排集雁:描述在风中排列成行的大雁。 -
公望,原名陈经邦,明代诗人
陈经邦并非明代诗人,而是明朝的一位官员和学者。他是福建莆田人,字公望,号肃庵。在明朝的历史中,陈经邦的仕途颇为显赫,他曾在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及第,选为庶吉士,后授编修,累官至礼部尚书兼学士。他在神宗即位后,被选任东宫讲读官,进讲经义,受到神宗的赞赏,甚至亲书“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赐给他。 陈经邦的一生,可以说是典型的士大夫生涯。他不仅是一个文学家,还是一位学者
陈经邦
陈经邦并非明代诗人,而是明朝的一位官员和学者。他是福建莆田人,字公望,号肃庵。在明朝的历史中,陈经邦的仕途颇为显赫,他曾在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及第,选为庶吉士,后授编修,累官至礼部尚书兼学士。他在神宗即位后,被选任东宫讲读官,进讲经义,受到神宗的赞赏,甚至亲书“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赐给他。 陈经邦的一生,可以说是典型的士大夫生涯。他不仅是一个文学家,还是一位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