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波
徒知响与影出自《陆象山先生墓》,徒知响与影的作者是:郭波。 徒知响与影是宋代诗人郭波的作品,风格是:诗。 徒知响与影的释义是:徒知响与影:只知道回声和影子。意指只看到事物的表象,而未能洞察其本质。 徒知响与影是宋代诗人郭波的作品,风格是:诗。 徒知响与影的拼音读音是:tú zhī xiǎng yǔ yǐng。 徒知响与影是《陆象山先生墓》的第6句。 徒知响与影的上半句是: 口耳谩纷纭。
口耳谩纷纭出自《陆象山先生墓》,口耳谩纷纭的作者是:郭波。 口耳谩纷纭是宋代诗人郭波的作品,风格是:诗。 口耳谩纷纭的释义是:口耳谩纷纭:指口头和耳朵上的纷扰、纷乱。谩:乱、杂。纷纭:纷乱。此处指世间种种传言和纷争。 口耳谩纷纭是宋代诗人郭波的作品,风格是:诗。 口耳谩纷纭的拼音读音是:kǒu ěr mán fēn yún。 口耳谩纷纭是《陆象山先生墓》的第5句。 口耳谩纷纭的上半句是
末学恣驰骋出自《陆象山先生墓》,末学恣驰骋的作者是:郭波。 末学恣驰骋是宋代诗人郭波的作品,风格是:诗。 末学恣驰骋的释义是:末学恣驰骋:指晚辈学者在学术上自由发挥,不受拘束。 末学恣驰骋是宋代诗人郭波的作品,风格是:诗。 末学恣驰骋的拼音读音是:mò xué zì chí chěng。 末学恣驰骋是《陆象山先生墓》的第4句。 末学恣驰骋的上半句是: 博约岂不贤。 末学恣驰骋的下半句是:
博约岂不贤出自《陆象山先生墓》,博约岂不贤的作者是:郭波。 博约岂不贤是宋代诗人郭波的作品,风格是:诗。 博约岂不贤的释义是:博学而能约礼,岂不是贤能之人? 博约岂不贤是宋代诗人郭波的作品,风格是:诗。 博约岂不贤的拼音读音是:bó yuē qǐ bù xián。 博约岂不贤是《陆象山先生墓》的第3句。 博约岂不贤的上半句是:歧路苦未并。 博约岂不贤的下半句是:末学恣驰骋。 博约岂不贤的全句是
歧路苦未并出自《陆象山先生墓》,歧路苦未并的作者是:郭波。 歧路苦未并是宋代诗人郭波的作品,风格是:诗。 歧路苦未并的释义是:歧路苦未并:比喻人生道路的选择艰难,痛苦未定。 歧路苦未并是宋代诗人郭波的作品,风格是:诗。 歧路苦未并的拼音读音是:qí lù kǔ wèi bìng。 歧路苦未并是《陆象山先生墓》的第2句。 歧路苦未并的上半句是:大道久荆榛。 歧路苦未并的下半句是: 博约岂不贤。
大道久荆榛出自《陆象山先生墓》,大道久荆榛的作者是:郭波。 大道久荆榛是宋代诗人郭波的作品,风格是:诗。 大道久荆榛的释义是:大道久荆榛:指古代圣贤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之道,历经沧桑,遭受磨难,如同荆棘丛生。 大道久荆榛是宋代诗人郭波的作品,风格是:诗。 大道久荆榛的拼音读音是:dà dào jiǔ jīng zhēn。 大道久荆榛是《陆象山先生墓》的第1句。 大道久荆榛的下半句是:歧路苦未并。
【释义】: 驿站在坪塘,邮亭树影长。 千山路上尘,一路征路人。 东乡今夜月,偏照未归人。 【译文】: 驿站坐落在坪塘边,孤零零的邮亭映入眼帘, 千里山路上尘土飞扬,一路奔波的人啊! 今晚明月高悬,却偏照着那未归的旅人。 【赏析】: 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驿站”和“独树邮亭影”,描绘了作者站在驿站眺望远方的景象,驿站孤独地矗立在荒野之中
陆象山先生墓 大道久荆榛,歧路苦未并。 博约岂不贤,末学恣驰骋。 口耳谩纷纭,徒知响与影。 吾心自神明,一掬涵万境。 昔者斯文麾,紫阳已独秉。 厥德天不孤,时生陆子静。 陆朱夫何殊,性天俱炳炳。 议论偶异同,吁咈岂为痉。 考亭任重资,汲多费深绠。 象山直劈豪,举手提要领。 一起跬步间,循循登峻岭。 一从百仞巅,洞视下万顷。 辙迹随入途,金兰同有永。 何知好事徒,纷纷自燕郢。 古人亦有言
独树邮亭影,千山征路尘。 东乡今夜月,偏照未归人。
大道久荆榛,歧路苦未并。 博约岂不贤,末学恣驰骋。 口耳谩纷纭,徒知响与影。 吾心自神明,一掬涵万境。 昔者斯文麾,紫阳已独秉。 厥德天不孤,时生陆子静。 陆朱夫何殊,性天俱炳炳。 议论偶异同,吁咈岂为痉。 考亭任重资,汲多费深绠。 象山直劈豪,举手提要领。 一起跬步间,循循登峻岭。 一从百仞巅,洞视下万顷。 辙迹随入途,金兰同有永。 何知好事徒,纷纷自燕郢。 古人亦有言,闻过乃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