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春
诗句原文: 瑞烟祠宇隐垂杨,士女穿花语笑香。 三十九贤生翠碣,虚舟亭上借传觞。 译文: 在春天的西湖边,瑞烟萦绕的祠庙隐藏于垂杨柳下,士女们穿梭其中,笑声和花香交织在一起。这里曾经诞生过39位贤者,他们的名字刻在了翠绿色的石碑上,而我们在虚舟亭中欢聚一堂,共饮美酒。 赏析: 这首诗是马臻对春天西湖景色的赞美,通过描绘祠庙、垂杨柳、穿花的士女以及翠绿的石碑,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
【解析】 此诗是一首写春游的七言律诗。首联写景,“镂玉雕琼簇闹竿”形容春天景色美好;“珠花翠叶缕金篮”描绘出春天的繁盛景象。颔联点明时间,“东家年少贪游冶”,写出了春天的热闹气氛和游春人的心态。颈联用典,“明朝三月三”暗合《诗经·郑风·溱洧》中的“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意思是年轻人在春天里出游嬉戏,而“正遇明朝三月三”。尾联点题,“春日壮游即事,其六”交代了本诗的主题。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释】 霍山:在今安徽霍山县。庙食:古时帝王祭祀祖先,将所祭之肉分给群臣,称“庙食”。这里指霍山庙祭祀。流虹:即彩虹(雨过天晴时天空出现的彩色圆弧)。民物:百姓、庶民。讴歌:歌颂。乐岁丰:年成丰收。七宝:佛家语,指佛教的法宝。呈了马:献上了骏马。归路:回家的路。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霍山庙中祭祀完毕,骑马而归,一路风雨兼程,心情舒畅愉悦。 首句“霍山庙食庆流虹”,是说霍山庙中祭祀活动结束之后
注释:绕湖的地方无处躲避芳香的尘埃,叠起鼓声红旗和彩饰的船。春风徐徐地吹来,春云缭绕不断。涌金门外踏青的人潮涌动。 赏析: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在杭州西湖游玩时即兴创作的。全诗以“春”字为线索,从春天的景色入手,描写了西湖的美丽与生机勃勃的景象。首句描绘出了春天里人们无法避免沾染上芳香的气息,而次句则用叠鼓红旗和彩鹢新船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热闹景象。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雪图景,小艇沿湖看雪飞,正当骑马踏春时。是谁乞与杨花舞,先占东风一月期。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翥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释义: 第一句“小艇沿湖看雪飞”形象地描绘了在春天的西湖边,小艇静静地停在湖面上,观赏着空中飘落的雪花如同在空中飞舞一般。这里的“小艇”“湖边”“雪飞”构建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冬日的西湖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二年(1082)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韵脚为平水韵的下平一先韵。 第一句:“灵隐前,天竺后,鬼削神剜作岩岫。” 注释:灵隐寺位于杭州西面,天竺山在杭州东北,两山之间是一片峭壁悬崖,被人们称为“鬼削神剜”。这里的岩石像山一样高耸,如同雕刻而成,非常险峻。 赏析:诗人以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语言,描绘了杭州西湖周围的美景。灵隐寺和天竺山是杭州最著名的景点
诗句输出: 颠春柳絮风前落,卧水桃花鉴里开。沙上鸳鸯忽惊起,背人飞去不回来。 译文输出: 春天来临,柳絮随风飞舞,仿佛在梦中轻轻落下;水中的桃花瓣也随着水面平静地展开,仿佛在镜中静静绽放。沙滩上的鸳鸯突然受到惊吓,振翅高飞,消失在天际,不再回来。 关键词注释: - 颠春:形容春天到来的景象或气息。 - 柳絮:指春天时柳树的种子,因绒毛状而得名。 - 风前落:形容柳絮被风吹拂着落下的样子。 -
西湖春事五首 半垂罗幕护红妆,闲系青骢在绿杨。楼上日长时度曲,路边风过忽吹香。 注释与赏析 注释 - 半垂罗幕:指半掩的帘幕,用以保护娇艳的妆容不被风吹散。 - 青骢:古代一种黑色骏马,常用来指代高贵的身份或地位。 - 楼:此处泛指高处的建筑,如亭台,用以度过悠闲时光。 - 度曲:即弹奏乐器,通过演奏来表达情感和艺术享受。 - 路边风过忽吹香:形容微风拂过时,路边花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寒食人家画鼓挝,踏歌声里月生华。 无人来祭皇妃墓,空唱吴王陌上花。 注释: 第一句: - 寒食人家:指的是在寒食节期间的人家。寒食节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一两天进行,主要用于禁火、祭祖等风俗活动,因此与祭祀有关。 - 画鼓:指用图画描绘的鼓声。 - 挝:敲打的动作。 - 踏歌:边走边唱的一种歌曲形式。 - 月生华:月亮逐渐明亮起来。 第二句: - 无人来祭
老去无心作好春,晓来风雨故欺人。 从教发白桃花笑,不管帘垂燕子嗔。 注释:我年老体衰,没有心思去创造美好的春天,早上醒来时,却被风雨无情地打扰了好心情。任凭满头的白发随风飘散,那些盛开的桃花仿佛在嘲笑我的无能为力,我也不放在心上。即使外面的柳树垂下了长长的枝条,挡住了燕子飞回巢穴的路,我也毫不在意。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春天的无奈与冷漠。首句“老去无心作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