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春柳絮风前落,卧水桃花鉴里开。
沙上鸳鸯忽惊起,背人飞去不回来。
诗句输出:
颠春柳絮风前落,卧水桃花鉴里开。沙上鸳鸯忽惊起,背人飞去不回来。
译文输出:
春天来临,柳絮随风飞舞,仿佛在梦中轻轻落下;水中的桃花瓣也随着水面平静地展开,仿佛在镜中静静绽放。沙滩上的鸳鸯突然受到惊吓,振翅高飞,消失在天际,不再回来。
关键词注释:
- 颠春:形容春天到来的景象或气息。
- 柳絮:指春天时柳树的种子,因绒毛状而得名。
- 风前落:形容柳絮被风吹拂着落下的样子。
- 卧水:描述桃花在水中的样子,如同平躺一般。
- 鉴里开:比喻像镜子一样映照出的美丽景象。
- 沙上鸳鸯:鸳鸯在沙滩上筑巢的情景。
- 忽惊起:形容鸳鸯受到某种刺激后突然惊醒。
- 背人飞去:形容鸳鸯离开时,好像是背对着人一样。
- 飞去不回来:强调鸳鸯离去的决绝和不再回头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西湖边的美丽景色和生动活泼的生物。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将春天的气息、自然景观以及动物的行为表现得栩栩如生。首句“颠春柳絮风前落”用“颠春”来形容春天的到来,暗示了柳絮随风飘舞的轻盈姿态,而“风前落”则传达了柳絮随风飘动的动态美。接着的“卧水桃花鉴里开”则通过比喻,将桃花置于水中,犹如一面镜子般映照着其美丽的姿态。这样的比喻既增强了画面的美感,也使得桃花的形象更加鲜活灵动。诗中的“沙上鸳鸯忽惊起”,则通过“忽惊起”这个动作,展现了鸳鸯的警觉性和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反应。“背人飞去不回来”则进一步强调了鸳鸯离去时的决绝和不归的态度,这种强烈的对比和情感表现,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西湖之畔,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