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宪
【注释】 ①漫自:任意地。②偏值:恰好遇到。③伤春:因春天来临而感伤自己衰老或年岁增长。④纵不:即使。⑤海棠枝:即“花”的别名。⑥杜鹃声:指杜鹃鸟的叫声。⑦瘦:消瘦。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与友人重逢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相互间心灵的沟通,以及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情意盎然、感人至深的好诗。 首句“相逢漫自说心知”,意思是说我们相遇之后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这是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分析作者在诗中的表现手法(炼字/修辞等),最后指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这首诗的首联“十里寒塘路,烟花一半醒”,写西湖春晓时的景象。“十里”写出春晓时分湖面辽阔;“寒塘”点出此时是春天。“烟花”指落花,“一半醒”形容残花半开,似有似无。一“醒”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山中夜坐有怀同学诸子》。以下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一、首联:“一江月色静如秋,空向云堂照独愁。” - 注释:江水宁静如秋天般平静,月光映照着空旷的云堂,只我一个人感到忧愁。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秋”与“月”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忧郁。同时,“空向云堂照独愁”也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尽管身处困境,但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理解、分析。 (1) “滩声催短梦”,意思是滩上的水声催促着人进入梦境。“催”是催促的意思。“短梦”,即短暂的梦,指船行至江中时做的梦。这一句的意思是说
【注释】 移家:移居。建溪:地名,即今江西上饶县境内的锦江,因江流曲折似锦而得名。留别:告别。诸友:指朋友、同僚。栖迟:栖息。卧小楼:在楼上居住。烟霞有主真传舍,天地为庐不系舟:意思是说山里的云雾和飞鸟都像是主人的,而我就像住在天地之间,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行酒竹间兼听鹤,和歌花里恐惊鸥:意思是说饮酒时听到竹林中传来的鹤鸣声,唱歌时怕惊起花丛中的野鸟。他时:将来。柘水:古地名
白云留一宿,同听海潮音。 注释:白云在山间停留了一晚,我们一同倾听海浪的声音。 译文:白云留在山上,我们一同聆听大海的波浪声。 赏析:首句点明时间、地点和环境,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共度时光、享受宁静的愉悦心情。 渔火空江乱,钟声隔院沈。 注释:江上的渔火稀疏地点缀着,远处传来的钟声在院子里回响低沉。 译文:江上的渔火稀疏地点缀着夜空,而远处传来的钟声在院子里回响低沉。 赏析
十载栖迟卧小楼,无端琴剑又东游。 烟霞有主真传舍,天地为庐不系舟。 行酒竹间兼听鹤,和歌花里恐惊鸥。 他时同寄相思句,浮石云间柘水秋
一江月色静如秋,空向云堂照独愁。 隔水歌声来远艇,断桥镫火出高楼。 支离瘦骨千峰下,潦倒春心五夜头。 遥忆竹林诸旧侣,梦魂曾否到沧洲
白云留一宿,同听海潮音。 渔火空江乱,钟声隔院沈。 烟光浮半榻,花气结层阴。 忽唳松间鹤,能清梦里心。
魏宪是清朝的诗人,字惟度,福清人。他是清代诗坛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以其作品《枕江堂集》著称。 魏宪生于清顺治年间,是一位秀才。他的家族背景也颇为显赫,祖父魏文焲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举人,后来成为进士。魏宪本人在文学上也有相当的成就,他的作品被收录于《皇清百名家诗选》,这是由他亲手编刻的一部诗歌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