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寒塘路,烟花一半醒。
晨钟催落月,宿火乱稀星。
欹枕看湖白,开窗喜屿青。
笙歌方一歇,莺啭柳洲亭。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这是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分析作者在诗中的表现手法(炼字/修辞等),最后指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这首诗的首联“十里寒塘路,烟花一半醒”,写西湖春晓时的景象。“十里”写出春晓时分湖面辽阔;“寒塘”点出此时是春天。“烟花”指落花,“一半醒”形容残花半开,似有似无。一“醒”字,写出了春晓时分,西湖的景色别致。
颔联“晨钟催落月,宿火乱稀星”,描绘的是西湖早春的景象。“晨钟”指的是寺庙里的报晓钟声,“催落月”是指报晓钟声催落了残月,而“宿火”、“乱稀星”则是说寺庙里灯火通明,星光点点。这一联写出了西湖在早晨时分,寺庙中的钟声与灯火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热闹。
颈联“欹枕看湖白,开窗喜屿青”,描写的是西湖的清晨美景。“欹枕”是指斜靠着枕头,“看”是观看的意思。“湖白”指西湖的湖面被阳光照射得如同白玉一般洁白。“屿青”指岛屿上的树木苍翠欲滴。这一联描绘了西湖在清晨时分,湖水清澈见底,岛屿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尾联“笙歌方一歇,莺啭柳洲亭”,描述的是西湖春晓时分,人们欣赏美景时欢歌笑语的场景。“笙歌”是指演奏乐器的声音,“方一歇”表示刚刚停歇。“莺啭柳洲亭”指的是春天时,黄莺在柳洲亭上欢快地歌唱。这一联描写了西湖在春晓时分,人们欣赏美景时欢歌笑语的场景,展现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
【答案】
译文:
十里之外,寒气袭人的湖面,一半已经醒了,一半还沉浸在夜色中。寺里报晓的钟声,催促着落月,寺庙里燃起的灯火,映照着天空中稀疏的星辰。斜靠在枕头上观赏湖面,看见它像白玉一样晶莹透亮,岛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听到鸟儿的啼鸣,看到柳树成排,人们纷纷来到柳洲亭欣赏美景。
赏析:
此诗以景衬情,以乐景写哀,表现了作者对西湖春晓美景的喜爱之情。前四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前四句写西湖春晓的美景,后两句写作者在欣赏西湖美景时的愉悦心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