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受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名句默写与赏析,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如下词语:“帝城佳节”、“聊为登临一望乡”、“万里高秋”等。 【答案】 (1) “帝城佳节又重阳”,意思是在京城里,重阳节又到了。 (2) “聊为登临一望乡”
泰山绝顶逢钟明府 清晨,我到达泰山的顶峰,恰逢钟明府来访。 曙色朦胧帝女坛,雄风吹客布袍寒。 朦胧的曙色笼罩着泰山的仙女祠,阵阵雄风让人感到寒冷。 五云忽睹双凫下,千里同将疋马看。 忽然间,我看到了五彩祥云和两只飞翔的白鹤,心中充满了欣喜。 白石青芝随地采,高山流水向谁弹。 我随手捡拾地上的白色石头和青色灵芝,对着高山流水倾诉着心中的感慨。 封中紫气常来往,蹑屐先登足大观。
注释:清澈的潭水就像明镜,秋天一半时更显得洁净。带着酒荡起船桨,月光从树林的尽头早早升起。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秋夜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美好的夜晚。首句“寒潭明似镜”以比喻的手法,把深秋的湖面比作一面镜子,清澈见底,让人感到清凉和宁静。第二句“秋半净于扫”进一步描绘了湖面的清洁程度,仿佛经过了清扫一般,没有一丝尘埃。第三句“携酒荡兰桡”,描述了诗人带着酒
“燕子矶边月皎,牛头山顶云开。”这句诗描述了金陵(今南京市)的两个著名景观:燕子矶和牛头山。燕子矶,位于长江北岸,是南京的著名风景名胜区,历史上著名的长江大桥就位于此处。牛头山,又名方山,位于南京市西郊,因形似一头卧牛而得名。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 诗句解析:燕子矶边月皎,牛头山顶云开 —— “燕子矶边月皎”描绘了夜晚时分,明月高悬在江边的燕子矶,月光皎洁,映照出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
【注释】: 一抹残霞淡远川,晴光隐隐下长天。 一抹残阳斜照在远方的江面上。 欲知秋色饶何处,只在回澜落照前。 想要知道秋天景色的美丽之处,只有看那回旋的涟漪和夕阳的映照。 【赏析】: 《回澜台八景》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共四首诗,这是第三首。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幅秋日的江景图。 “一抹残霞澹远川”,描绘了一道晚霞的美景,它轻轻地洒落在远处的江面上,给江面增添了一份色彩
注释:江门日落之后,天空晴朗,江面上的帆影与楼台的影子交相呼应。两岸的秋风吹来,使人感觉仿佛是天河中的神槎在河汉中飞驰而来。 赏析:这是一首咏景诗,诗人通过描绘江门日落的景象,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之情。首句“天际帆樯”,描绘了江门的天空中飘荡着帆船的轮廓,形象地展示了江门的美丽景色。第二句“日落江门霁色开”,描述了太阳西下后的江门景色,阳光洒满大地,晴空万里。第三句“拍天帆影入楼台”
【注释】题:诗篇的标题。王恒叔:人名,作者的朋友。园居:庭院居住。十咏:十首描写景物的诗。其一、其二、其三、其四、其五、其六、其七、其八、其九、其十。阴:树荫。徙倚:徘徊地站着。当空:对着天空。夜深:深夜。露冷:花露珠因夜晚寒冷而结在花瓣上。 【赏析】《题王恒叔园居十咏 其四》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描绘梧桐树的影儿、月色、夜色和花香等景象,写出了梧桐树阴下静谧的夜晚和诗人的心境。这首诗的意境优美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杭州西湖美景的诗歌。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从十年前到如今,描述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变化,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留恋之情。 十年梦作西湖游,今日还浮湖上舟。 涌金门外横塘路,数里垂杨锁玉楼。 楼前流水朝朝绿,湖光片片摇寒玉。 风中不断藕花香,烟外微闻采菱曲。 画船箫鼓载红妆,枫叶芦花映夕阳。 孤山鹤去亭犹在,太守堤存柳半黄。 岳王祠畔西陵路,夭矫长松不知数。 青天昼接两云高
【注释】 萧萧:指风声。弄:玩弄,吹动。晚晖:傍晚的阳光。香风:指竹林中发出的清香。时启:不时开启。闲来:有空的时候。扫石:在石头上打扫。焚:燃烧。幽鸟:深林中的鸟儿。相亲:亲近,相好。 【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独坐回澜台,观览竹林晚景,静享清幽雅致的生活情趣。 首句“落叶萧萧弄晚晖”,写秋色萧索,叶声萧萧,映照出晚霞满天的美景,营造一种宁静、肃穆的气氛。“弄”字用得十分巧妙
【注释】 回澜台:即“观澜亭”的别称,位于浙江绍兴市区东南。亭中有石台一座,台上建有六角亭阁。双桥:即东浦桥。彩虹:雨过天晴时出现的一种自然景观。 【赏析】 《回澜台八景》是明代诗人高启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的是观澜亭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