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嶓
明代诗人刘嶓,字士端、号约斋,又号闲闲子。以下是对刘嶓的详细介绍: 1. 生平背景 - 家庭出身:刘嶓是刘伯温长孙、参政公刘琏长子。这一身份不仅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还使他在后来的政治生活中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 政治经历: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十月,刘嶓与叔叔刘璟一同赴京,并受到皇帝的赏识。由于刘璟推辞相让,皇帝封刘廌诚意伯,赐金锈衣服、鞍马和南门房屋。 2. 文学成就 -
明代刘嶓《天台山》释义
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1句: 释义:“策杖天台访胜来” 描述诗人带着旅行杖,前往天台山寻找胜景。 关键词:策杖 - 拿着手杖;天台 - 位于浙江东部的一座名山;访胜 - 寻找美丽的风景。 注释:天台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以其山水美景著称。这里的“策杖”表明诗人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带上了旅行杖,准备开始他的旅程。 第2句: 释义:“故宫高处任徘徊” 描述了诗人在天台的最高处漫步
士端,原名刘嶓,明代诗人
明代诗人刘嶓,字士端、号约斋,又号闲闲子。以下是对刘嶓的详细介绍: 1. 生平背景 - 家庭出身:刘嶓是刘伯温长孙、参政公刘琏长子。这一身份不仅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还使他在后来的政治生活中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 政治经历: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十月,刘嶓与叔叔刘璟一同赴京,并受到皇帝的赏识。由于刘璟推辞相让,皇帝封刘廌诚意伯,赐金锈衣服、鞍马和南门房屋。 2. 文学成就 -
刘嶓
明代诗人刘嶓,字士端、号约斋,又号闲闲子。以下是对刘嶓的详细介绍: 1. 生平背景 - 家庭出身:刘嶓是刘伯温长孙、参政公刘琏长子。这一身份不仅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还使他在后来的政治生活中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 政治经历: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十月,刘嶓与叔叔刘璟一同赴京,并受到皇帝的赏识。由于刘璟推辞相让,皇帝封刘廌诚意伯,赐金锈衣服、鞍马和南门房屋。 2. 文学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