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岳
诗句原文 南郭晓初霁,维舟曲岸傍。踏青林莽净,修禊水云长。汀雾晴犹湿,潭花落更香。木兰知不远,渔唱隔沧浪。 1. 解析 - 第一句:“南郭晓初霁,维舟曲岸傍。” - 注释:早晨的阳光照亮了南郭地区,我选择靠近曲岸的小船作为停泊之地。 - 解析:描述了诗人在南郭地区晨曦初照时选择停船的位置,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 - 第二句:“踏青林莽净,修禊水云长。” - 注释:在翠绿的森林中漫步
【注释】木兰:指木兰溪,在福建莆田。春日泛舟木兰二首:这是作者在春天游览木兰溪时写的两首诗。其一已佚。其二写春日泛舟木兰溪的所见所感。 萝径登溪阁:沿着藤蔓覆盖的小道登上溪边的亭阁。萝径,藤萝覆盖的小道。萝,即“藤”。 凭虚一啸吟:凭倚着亭阁的空阔处,长啸吟咏。凭虚,凭借虚无。啸吟,大声呼唤,长声吟咏。 鸟声林屋迥:鸟儿的叫声远远地传来,好像从树林深处传来。林,森林中的树木。鸟声,鸟儿的鸣叫声。
见冰 野次凌晨发,前旌阻乱滩。 峰岩度陇峻,气候近边寒。 涧浅冰先结,泥深冻未干。 北归愁雨雪,迢递望长安。 译文 黎明时分出发野外行军,前面旌旗被乱石阻挡。 山峰陡峭越过陇头险峻,气候寒冷接近边地。 涧水浅处冰层早生,泥泞之地雪还没化。 北归途中忧虑雨雪,遥远地盼望着长安。 注释 1. 野次:野外临时驻扎的地方。 2. 凌晨发:黎明时出发。 3. 前旌:前面的旗帜。 4. 乱滩
【注释】: 1. 出郭谢尘鞅:从城外归来,谢绝尘世的纷扰。 2. 幽虚复此轩:幽雅宁静的轩阁又在这里出现。 3. 神清浑少睡:精神清爽,头脑清醒,不想睡觉。 4. 心远不闻喧:心境恬淡,远离尘嚣,听不见喧闹的声音。 5. 树影寒欺烛:夜色中,树木的影子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凄凉。 6. 蛩声暗到门:秋虫的鸣叫声在夜幕降临时悄然传来。 7. 晨朝助明荐:晨曦初照,助以明灯。 8. 端坐欲忘言
黄伯固起大理寺丞得枯株类石爱而藏之戏题 自分委沟壑,岁深始一遭。 主人爱奇古,此物出林皋。 斑剥深纹断,崚嶒老气豪。 坐看长芝菌,生意未萧骚。 注释: 黄伯固(?-1457)字宗文,号东阳子,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 起大理寺丞:指任大理寺少卿,掌管司法、刑狱之事。 枯株:枯萎的树木。 类石:像石头一样。 自分:自己觉得。 委沟壑:委弃在沟壑之中。 岁深:岁月长久。 此物
西洲偶成 注释: - 瓜圃秋延蔓:瓜园的藤蔓在秋天蔓延开来。 - 粳田晚种苗:在晚些时候才播种的粳稻田里开始长出幼苗。 - 三农逢稔岁:农民们在这个时候迎来了丰收之年。 - 一饭答清朝:用一顿简单的饭菜来回报朝廷的恩赐。 - 野旷炎威散:田野空旷,烈日炎炎的威力消散。 - 人闲世虑消:人们因为悠闲而减少了世间的烦恼。 - 受廛吾计定:我已经决定接受官府的安排(可能是指官职)。 - 不待小山招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石泉旧名寺,废坠亦堪哀。岩桂春开落,溪云日去来。”意思是:昔日的石泉寺,名字很响亮,如今却荒凉不堪。那山岩上的桂花,春天开花秋天凋零,像人生一样短暂;那山溪上的白云,早晨在山涧飘荡,傍晚又在山间消失。“基荒选佛阁,草没雨花台。”意思是:那被抛弃的佛殿,已经荒芜了;那被淹没的雨花台,也被野草丛生覆盖。“世界归空寂,乾坤几劫灰。”意思是:这世间的一切,都归于虚无
湘源别妹婿陈德昭还莆旅馆年光暮,殊方意绪长。 束装辞五岭,并棹下三湘。 残雪分歧路,飞云认故乡。 三年废甘旨,为我慰慈堂。 【注释】 ①湘源:指福建莆田。 ②“束装”句:意思是说行李已经收拾好,告别了五岭的险峻,乘船下到了三湘的水乡。 ③“残雪”句:意思是说一路上大雪纷飞,分不清是何处的路,但飞云却像家乡一样,指引着归途。 ④“三年”句:意思是说离家已经三年,家中的饮食早已没有了味道
重阳节那天经过车盘驿, 迢递的车盘路一直延伸至闽关。 四年来我如同过客一般, 如今终于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 树林掩映山中雾气缭绕, 溪流清澈倒影在沙滩上。 重阳佳节风和日丽, 任凭葛巾随意地倾斜。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重阳节时所作,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风光和内心情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家的渴望。 首联“迢递车盘道,闽关望不赊”,开篇即点明了地点,车盘驿是作者此次重游的目的地
诗句释义:榆柳散轻烟,春风又别筵。帝乡逢故侣,客思入新年。镜里冰霜色,囊中锦绣篇。小西湖上月,相望几回圆。 译文:春天来临,榆树和柳树的枝条在风中轻轻摇曳,带着春天的气息和温暖。在这美丽的春日里,我们举行了一场别离的宴会,这是一次新的旅程,也是一次重逢。我们在帝都重逢了老朋友,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述离别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