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一桂
冬日 寂寞江干深寄迹,一巢无计拙于鸠。 履如东郭笑何病,赋似长卿贫不忧。 白景驱愁催短发,归鸿衔梦下寒流。 何时小筑菟裘地,著在苍山碧水头。 注释: 1. 冬日:冬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冬季的感慨和思考。 2. 寂寞江干深寄迹:江边,寄托了自己的足迹。江干,即江边的岸边。深,表示深深地。寄迹,指寄居或居住。在这里,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冬天里,独自居住在江边,感到孤独和寂寞。 3. 一巢无计拙于鸠
【诗句释义】 斜日倚荒洲,空江水气秋。 村寒人语静,浦冷客帆收。 残角分哀雁,浮岚涨远流。 往来频过此,愧不自闲游。 【译文】 夕阳斜照在荒芜的洲岛上,空旷的江面上弥漫着秋天的水汽。 村庄里寒冷而寂静,只有船夫收起了帆船。 残角声中,一群大雁哀鸣而过,远处的山峰被雾气笼罩。 我频繁地经过这个渡口,却感到惭愧,因为我没有闲暇去享受这美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渡口所见的秋日景色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同时了解诗歌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遥闻”二句:远远地听到姬人唱歌了。“姬”为古代对已婚妇女的称呼,此诗中的“姬人”指歌伎。“作歌”,即唱歌。此二句写歌伎清唱,声音悠长。“漫漠”,形容歌声飘渺遥远。“鱼罾”,捕鱼工具。“占一湾”,指在水湾里占着位置
【注释】 叠嶂:层层的山。 雁许:大雁飞行时排成的队形。 历历:清晰可见的样子。 【赏析】 《龙潭道中》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诗人在龙潭道中游览所见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叠嶂深藏日”,描绘了龙潭周围的群山层峦叠嶂,云雾缭绕,仿佛把太阳都隐藏起来了。这里的“叠嶂”指的是连绵不断的山峰,而“深藏日”则形象地表现了山峰的高大和云气的浓厚
幽人 山色自满幽人扉,疏窗晴日净晖晖。 避人一鸟踏枝去,遂有落花无数飞。 注释: 幽人:隐居深山的人。 山色自满幽人扉:山色自然地充满那隐居者的门户。 疏窗晴日净晖晖:稀疏的窗户在晴朗的阳光下显得更加明亮。 避人一鸟踏枝去:一只鸟儿避开了人们飞向树枝上。 遂有落花无数飞:随后就有许多落花飞走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第一句“山色自满幽人扉”,描绘了一幅山水与门扉相融的景象
【注释】 迷离:模糊不清的样子。虺(huǐ):毒蛇。侁侁(sēn):众多的样子。莽莽:茂盛的样子。冢底寒香留土脉:指在坟墓里埋下的寒气会渗入土壤,使土脉也带有香气。吊:这里是“凭吊”的意思。邻鬼:周围的鬼怪。新歌:新的曲子。咽:形容江水声如呜咽。逝波:流逝而去的水波。 【赏析】 《挽盛烈妇》。这首诗是诗人在哀悼一位贤妻时所作。全诗通过描写墓中寒香、荒郊野地、坟底寒光
叠嶂深藏日,连峰共隐天。 小舟如雁许,历历下江川。
满溪烟雨白鸥闲,漠漠鱼罾占一湾。 几缕清歌云外出,吴姬分月荡舟还。
迷离黑雨鸣飞瓦,饥鸱吓雏鸣四野。 蝮虺侁侁依床帏,丛棘莽莽芳兰摧。 冢底寒香留土脉,石上幽魂吊残月。 不从邻鬼唱新歌,只听寒江咽逝波
潘一桂是明朝的诗人。以下是关于潘一桂的介绍: 1. 基本信息 - 生平:潘一桂,字豹人,号溉堂,出生于明光宗泰昌元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六年,享年六十八岁。潘一桂生于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家庭,其家乡陕西省三原县在古代就有“焦获泽”之称。 - 时代背景:潘一桂生活在明清交替之际,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繁荣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2. 作品风格 - 诗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