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国
【注释】: 其十八:诗中第八十八句。燕作画图出:燕子筑巢,好像一幅幅图画。 水作夜窗风雨来:夜静风轻,雨打窗前,如同一幅幅图画。 赏析: 此篇是写春雨的。作者把春雨拟人化了,说它像画家一样在墙上画图,又说它象画家在窗前作画。“山围”二句,描写春雨来临前的景色。“山围”,即山环。“燕作画图出”,用燕子筑巢,好像一幅幅图画的意境,形容春雨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如画家为山水作画,画出了新绿
谁使诗仙来凤沼,俗传贾客过鸡林" 是宋代诗人王安国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一解读: 1. 诗句解析: - 谁使诗仙来凤沼:这里的“诗仙”指的是唐代著名的诗仙李白,而“凤沼”通常指代翰林院,古代文人入仕的圣地。此句表达了对李白来到翰林院的赞美,意味着有谁能让李白这样的诗仙来到如此崇高的地方。 - 俗传贾客过鸡林:“鸡林”在古代文献中常与商人联系在一起
注释:在青翠的山峦之外,我端坐啸月,欣赏着月光洒下的美景;船儿轻唱,帆影摇曳于白云之边。 赏析:诗人在青山绿水之间,静坐吟咏,欣赏着月华之美。他坐在青翠的山外,望着明月,听着溪流潺潺,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此时,他的心情如同清风徐来,悠然自得。而船儿轻唱,帆影摇曳于白云之边,更是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诗意
注释:在宫殿的阴影下,银河的倒影摇曳不定;江湖上的梦被击断了,鼓和钟声也随之消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画面,通过“河汉外”“鼓钟边”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名利、权势的淡薄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北海的牛马,懂得天意;东方的龙蛇,蔑视凡俗。 注释:北海:指北方的大海。牛马:指耕田的人。谕:通晓,了解。傲俗:傲慢于俗。任:听任,放任。赏析:此诗首句写“海”,次句写“地”或“天”。诗人把牛马与龙蛇相提并论,以龙蛇喻指有才德者,而以牛马喻指庸俗之辈。这两句是说,那些有才德的人就像北海的牛马一样,懂得天意,能够顺应自然,而不为世俗所累。而那些庸俗之辈则像东方的龙蛇一样,不思进取,反而自命不凡
九月清霜送陶令,千年白日见滕公。 注释:九月时节,清冷的寒霜已经送来了陶渊明,千年以后,阳光依旧照耀着滕王阁。 赏析:此诗描绘了滕王阁四季景色变化,从秋到春,从白到红,画面优美,色彩斑斓,让人赏心悦目。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
``` 孔明勿问襄阳庞 译文与注释: 王安国在诗中表达了对诸葛亮和庞统的崇敬之情,他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贤才,为国家的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诗人以他们为榜样,希望国家能够重视和发展这些贤能之士,从而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国的作品,通过对历史人物诸葛亮和庞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王安国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诸葛亮和庞统比作国家的重要支柱
注释:江田里百顷地种下春花,山中果实千株,在夜雨中生长。 译文:江田里百顷地都种植了春天的花卉,山中的果树在夜间的雨水中生长。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田园诗,描绘了诗人在江田种花、山中长树的情景。首句“江田百顷春风种”,描绘了江田百顷的广阔田野上,春风拂过,万物复苏,都在进行播种。次句“山果千株夜雨涵”,则是在夜幕下的山中,有上千株果树在雨中生长。整首诗通过描绘江田和山林的景色
注释:在平地上,风烟在空中飘舞,如同白鸟飞过;半山腰云雾缭绕,树木苍劲挺拔,犹如苍藤缠绕。 赏析:诗中描写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卷。前两句以“飞白鸟”“卷苍藤”描绘出风、云、树、藤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后两句则以“平地”“半山”“风烟”“云木”“苍藤”等词语,描绘出山间景色的变化多姿。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海鹏没有击打三千里,天马必须回归十二闲。 赏析:诗中用“海鹏”和“天马”比喻诗人自己。海鹏未击三千里是指诗人的抱负还没有实现,不能像海鹏一样振翅高飞;天马须归十二闲则意味着诗人的理想暂时无法得到实现,需要暂时退隐养志,等待时机再展宏图。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