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国
【注释】: 1. 宋匪躬太祝先辈示及刘贡父伯仲三人同年登第之诗因奉一篇:宋匪躬是宋朝的太祝,刘贡父是刘贡父的弟弟,他们都是兄弟三人同年考取进士。 2. 六朝文物事当奇:南朝、北朝(东晋到隋)的文物文物应当说是非常奇特的。 3. 阀阅如今举世推:现在的人认为这个家族世代都有官位。 4. 射策人争看三虎:科举考试的时候,人们竞相观看三个考官(“三虎”)。 5. 荐书吾早识孤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它通过描绘剡溪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聂剡的思念之情。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剡溪清泻映檀栾。” - 这句诗描述的是剡溪的清澈流淌,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树木和山峦。"檀栾"指的是岸边的树木,颜色深红而鲜艳。 - 关键词:剡溪、溪流、清泻、倒映、檀栾、岸、树林。 第二句:“天姥花飞载酒船。” - 这句诗描绘了天姥山上的花朵飘落下来
【注释】 暄:热。筠笼:竹制的笼子。 赏析: 此诗描写了卖花人的苦楚,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风暄翠幕春沽酒”,写卖花人在春天里冒着风雪,在暖和的春风中卖花、买酒,这是多么艰辛的劳作,多么辛酸的情景。“翠”指嫩绿色的竹叶或竹叶的绿色;“暄”是温暖的意思。“沽”指买。“风暄”即春风温暖。“翠幕”即绿竹帘幕。“沽酒”即买酒来喝。 “露湿筠笼夜卖花”,写卖花人深夜还在街头叫卖鲜花
【注释】浮:飘荡。箫鼓:指音乐,这里泛指各种声响。江风:泛指从江面吹来的风。 【赏析】“半夜楼台浮海口,万家箫鼓递江风。”这两句诗写夜深时,楼阁亭台在海上浮动的奇景,以及家家户户的箫鼓声随风传遍江上的景象。诗人用“浮”字形容楼台在海水之上,用“递”字表现了万户人家箫鼓声的连绵不断,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热闹非凡的海上夜景图
【注释】 倾家:全部家产。何计:怎么计算。效:效力,报恩。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忠臣忧国忧民之情的诗。诗人在这首诗里,以一个老臣的身份,向皇帝诉说他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倾家”二字,表明了诗人报国的决心与牺牲精神,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耗尽自己的家财,甚至倾家荡产也在所不辞。 是说怎样尽到自己报效国家的职责。这四个字概括了诗人的全部心迹
【注释】操:持。端然直物间:端正地直立在大地上。 【赏析】此诗写竹子的挺拔、刚健之美。“方竹”即方竹,又名毛竹、湘妃竹等,是竹子的一个种类。诗人用“方竹”来比喻自己的节操,说自己就像竹子一样正直,不屈曲,不偏斜,在世间直立着
滕王阁感怀 滕王平昔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 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 城中树碧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 极目烟波吟不尽,西山重叠乱云浮。 注释:1. 滕王平昔好追游:滕王以前喜欢游玩。2. 胜地几经兴废事:这里指历史上许多著名的胜地都经历过兴衰更替的事。3. 夕阳偏照古今愁:夕阳的余晖映照着古往今来的人们。4. 城中树碧千家市:城中绿树成荫,像一片绿色的市场。5. 天际人归一叶舟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主要考核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首先理解诗意,然后把握情感特点。这首诗写女子为男子憔悴,却不愿以自己的憔悴来羞恼男子。“郎”应指所思念之人;“憔悴”是指因思而瘦;“却羞”是说自己不想以憔悴来羞恼男子;“郎”是所爱恋的人。 【答案】 译文:你为我变得消瘦,我为你感到羞愧。注释:憔悴,形容消瘦。因,因为;郎,这里指所爱的人;却
【注释】 郊外:城外。泽:大池,池塘。雨涨:雨势很大。无鸣鹘:没有能飞的鹘(一种猛禽)。荷下波翻:荷叶下面水花四溅。怒蛙:愤怒的青蛙。箫鼓、帝阙:指皇帝和朝廷。渔樵:捕鱼砍柴的人。归径:回家的路上。尘簪:尘土沾污的簪子。黄花:菊花。羞把:不好意思拿。飞蓬:蓬草随风飘荡的样子。斗鬓华:使鬓发蓬松不整齐,比喻乱了头发。 【赏析】 《郊行即事》写于元和九年(814),作者在京城长安任左拾遗
同器之过金山奉寄兼呈潜道 忆同支遁宿嵚崟,不负平生壮观心。 北固山随三楚尽,中泠水入九江深。 纷纷落月摇窗影,杳杳归舟送梵音。 东去何时来蜡屐,天边爽气梦相寻。 注释: 1. 同器之过金山奉寄兼呈潜道:我在这里写下这首诗,并寄给朋友,以表达我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2. 忆同支遁宿嵚崟:回忆起与好友支遁一起住宿在高峰上的夜晚,那种宁静和美好让人难以忘怀。 3. 不负平生壮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