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龄
朱龄是清代诗人,字长孺,号愚庵。他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享年七十八岁。朱龄的一生充满了学术与文学的才华,他的生平和作品对于研究清代文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朱龄在明末清初这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中选择了放弃科举,专注于学问的研究。这一选择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体现了他对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刻认识。他不仅精于词赋,还深入钻研杜甫
清代朱龄《挽郭嵩焘联》释义
【注释】 与曾左齐声:曾左指曾国藩、左宗棠,二人都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着书独占名山福:著书,指撰写文章;着书,即写文章;名山福地,形容风景优美的地方;独占,指独享;福,幸福、福气。忧法英未殄:忧,担忧,忧虑;法英,指法治、法制;殄,灭绝;灭尽;未殄,没有灭绝;遗疏犹存报国心:遗疏,指奏章、上疏;犹存,仍然存在;报国心,为国家效力的心愿。 【赏析】 这首诗是挽联,作者在哀悼郭嵩焘时所作
长孺,原名朱龄,清代诗人
朱龄是清代诗人,字长孺,号愚庵。他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享年七十八岁。朱龄的一生充满了学术与文学的才华,他的生平和作品对于研究清代文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朱龄在明末清初这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中选择了放弃科举,专注于学问的研究。这一选择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体现了他对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刻认识。他不仅精于词赋,还深入钻研杜甫
朱龄
朱龄是清代诗人,字长孺,号愚庵。他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享年七十八岁。朱龄的一生充满了学术与文学的才华,他的生平和作品对于研究清代文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朱龄在明末清初这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中选择了放弃科举,专注于学问的研究。这一选择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体现了他对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刻认识。他不仅精于词赋,还深入钻研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