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
【注释】 长夏:指夏天。山村:山中。诗兴:诗意,诗歌的灵感。幽:深奥。趁(chèn)淡:清淡。多在:大多聚集。碧泉头:清流的水边。松阴:松树的阴影。空翠:指绿色的山色,也指松阴之下的绿色。褦襶(xiān):形容人长得高而瘦。流:指流水的声音,这里借指溪水潺潺。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的前两句说夏日山村景色宜人,诗人的兴致很高。后两句写自己喜爱这种景色而不愿去追求富贵繁华。
注释:端阳节的竞渡活动在楚江边上举行,穿着白色长裤的人们在分曹比赛唱着雄健的歌词。画船万枝飞向了神女居住的九嶷山,红色的帘幕十二幅映照着神女的眉毛。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端午节竞渡活动的诗。诗人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端午竞渡的场景和气氛。首句“端阳竟渡楚江湄”,点明节日,交代了地点;“纨裤”两句“画楫万枝飞鹢道,朱帘十二映娥眉”,则描写了竞渡时人们身着白裤、挥舞彩巾的情景以及江边的美丽景色
【注释】 一丛:一排。 达官:指显贵的官僚。忧利害:忧虑国家的政治得失。 佩黄金:佩着黄金印信,指身居要职的显贵官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题画诗中,以楼阁和鸥鸟为题材所创作的一首咏物言志的佳作,借楼阁之空寂,表达自己对当政者不恤国事,沉溺于声色狗马的不满之情。全诗写得含蓄蕴藉,情韵悠远。 首句写楼阁之空寂,次句写楼阁之孤寒,三句写楼阁之闲适。四句写楼阁之高洁、远离尘嚣。五句写楼阁之清幽
绿阴清昼白猿啼,三峡桥边路欲迷。 赖得泉声引归路,泉声呜咽路高低。 注释:在绿荫掩映的清静的白天里,猿猴在山间啼叫,三峡边的桥边道路让人分不清方向。幸好是泉水的声音引领着回家的小路,泉水的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使得回家的路变得高低起伏不定。 赏析:此诗描写诗人在绿树成荫、鸟鸣猿啼的清幽中,迷失了方向,幸而听到泉水声引导,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雪深山路滑于苔,自跨青驴得得来。 注释:因为雪下得很深,山路又滑,所以只能步行。我骑着青驴慢慢走来。 为是仙翁诗帖报,鹿场僧寺鲜莓开。 注释:因为我收到了仙翁的诗帖,才来到这个鹿场和僧寺。这里的鲜莓已经开花了
注释:野渚边芦苇萧萧,独自乘舟在风雨中前行。别以为此处的风波凶险,处处都有波涛汹涌的地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野渚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芦苇萧萧、风雨交加的画面,以及诗人独自归舟的情景。诗中的“莫嫌”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虽然这里时常有风波,但处处都有波涛汹涌的地方,因此不必感到忧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题画廿四首·松杉》。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百尺松杉贴地青,布衣衲衲发星星。 注释:百尺高的松树和杉树紧贴地面生长,绿色的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穿着破旧的布衣,头发稀疏,显得有些憔悴。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静的自然景色。百尺的松杉与布衣衲衲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头发稀疏、衣衫褴褛的形象,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解析和注释: 1. 诗句与译文对应: - "雪满梁园谁解赋" - 这句意指在寒冷的冬天,雪花覆盖了整个梁园,这样的场景谁能用文字完美地表达出来呢?这里的“谁解”是疑问词,询问谁能描绘出这银装素裹的景象。 - "当时只数谪仙才" - 这句指的是唐代诗人李白(被贬后被称为谪仙)有非凡的创作能力,能以诗歌捕捉并表现自然景观的美丽。 2.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冬日雪景的描绘
注释:烟水云山天地宽,尽容樵斧与渔竿。麒麟阁上丹青笔,要画须看得见难。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描绘一幅画的时候,以“烟水云山天地宽”开篇,表达了他对于广阔天地的感慨和赞美。他认为大自然的烟水、云山、天地是无边无际的,而人的心性却可以超越这一切,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接着,诗人又以“尽容樵斧与渔竿”作为第二句,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他认为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生命的基础
注释:春日,驴夫和仙客来到了诗人的诗家,欣赏着临溪的好杏花。山里的佃农背着柴火出来换酒喝,邻居的老翁陪坐在诗人身边自捞虾吃。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乡村景色。诗中的“驴夫”和“仙客”都是来欣赏美景的人。他们欣赏着美丽的杏花,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而“山佃”和“邻翁”则是勤劳朴实的人物,他们在忙碌之余也会停下来欣赏美景,享受生活。整首诗充满了田园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乡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