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
邓尉山边七宝滩 高低如画好溪山 十年游赏经行遍,多少名题竹树间。 注释翻译 邓尉山边七宝滩是一处自然景观,其地势高低起伏,如同精心绘制的画卷般美丽。这里的风景优美,溪流潺潺,绿树成荫,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唐寅曾在此地游览观赏,走过无数遍。他对这片美景赞不绝口,感慨万千。他感叹自己能够亲身体验如此美丽的景色,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在邓尉山边七宝滩游玩了十年之后
桃李春风好放怀,斗鸡走狗夕阳街。 看花拼逐纷纷蝶,消得青丝几两鞋。 注释: 桃李春风好放怀 —— 春天的桃花和李花盛开,景色宜人,让人心情舒展,可以尽情地放松自己。 斗鸡走狗夕阳街 —— 在夕阳西下的街道上,人们斗鸡、遛狗,享受着闲暇时光。 看花拼逐纷纷蝶 —— 看着五彩斑斓的花朵,蝴蝶飞舞,人们争相追逐。 消得青丝几两鞋 —— 经过一番欣赏花海的游玩,人们不知不觉中消耗了珍贵的青春
【解析】 “磬口山茶”句:磬口山茶,一种茶树品种。绿萼即嫩芽呈浅绿色。梅指梅花。深红与浅白相间,一时开放,色彩斑斓。这一句的意思是:磬口山茶的嫩芽是浅绿色的,梅花开的时候也是浅红色的,两种颜色交织在一起,一时之间就都开放了。 “分明”句:蛮锦即西南少数民族的锦缎。围屏,古代室内悬挂的屏障,这里代指女子的绣花屏风。佳人粉面,美人的脸蛋儿。粉面,指女子的脸,也泛指美女。这句的意思是:那绣花屏风里面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景色的诗作,诗人在描绘一幅美丽的画卷。 - 第一句“系水接天三万顷,晚山连树一千重”:这句诗描绘了湖面与天空相连的景象。水面宽广,仿佛与天空相接,给人一种浩瀚无垠的感觉。晚山则层峦叠嶂,树木繁茂,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 第二句“呼它小艇过湖去,卧看斜阳江上峰”:诗人呼唤着小船驶过湖面,自己则躺在船上欣赏着夕阳下的山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题画廿四首》中的第二十二首。全诗如下: 草屋柴门无点尘,门前溪水绿粼粼。 中间有甚堪图画,满坞桃花一醉人。 译文: 草屋柴门没有一点尘埃,门前流淌着清澈的溪水。 那片桃林中间有什么值得描绘的景色呢? 整个山谷都是盛开的桃花,仿佛让人沉醉。 注释: - 草屋柴门:用来形容房屋简陋但充满生活气息的景象。 - 溪水绿粼粼:形容溪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 - 堪图画
山亭寥落接人稀,泥补柴门叶补衣。 不起竹床头似雪,已无心去问禅机。 注释:山中亭子空旷寂寞,人迹稀少,泥巴修补的柴门,树叶修补的衣物。我坐在竹床上仿佛看到大雪纷纷,已经没有心情去探求禅宗的深奥哲理了。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表达归隐志趣的作品。诗人通过描写自己与世隔绝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诗中的“泥补柴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隐居的决心
松萝深径积莓苔,何事荆扉夜半开。 注释1:松萝:松树上的青蔓。 译文: 松树枝上的青藤已经缠绕在石阶上长满了青苔,为什么半夜时分突然打开柴门呢? 犬吠嘹嘹惊夜梦,月明千里故人来。 译文: 夜晚狗叫声嘹亮地响起,惊醒了深夜的梦境。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千里之外,远方的亲人终于来到了我的面前
【注释】 题画:题写在画上,指代自己的诗作。 廿四首:即二十首,这里泛指诗作很多。 酒旗:酒店门前插的旗子,表示酒店经营酒菜等。 瘦马:消瘦的马。 灯火荒鸡细雨中:点出时间是在傍晚。 奔走十年才歇脚:意思是说诗人从早到晚奔波忙碌了整整十年才有片刻休息。 偶看画景忽消魂:偶然看到画中景物时忽然感到心神不宁。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一幅画所作的题咏。全诗前两联描写画面,后两联抒发感慨。 “酒旗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并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诗首联“三朋古称寿,七秩世云稀”交代诗人身份及年龄;颔联“洗爵传浮白,悬鱼看赐绯”写宴会上的情景;颈联“华筵盛宾从,诞节好春晖”写宴会盛况;尾联“不醉歌毋返,无强共所祈”写宴会结束时情景。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和对宴会的赞美之情。 【答案】 译文:
注释:端阳节的竞渡活动在楚江边上举行,穿着白色长裤的人们在分曹比赛唱着雄健的歌词。画船万枝飞向了神女居住的九嶷山,红色的帘幕十二幅映照着神女的眉毛。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端午节竞渡活动的诗。诗人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端午竞渡的场景和气氛。首句“端阳竟渡楚江湄”,点明节日,交代了地点;“纨裤”两句“画楫万枝飞鹢道,朱帘十二映娥眉”,则描写了竞渡时人们身着白裤、挥舞彩巾的情景以及江边的美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