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
幽林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注释: 幽林:指深林。 归独卧:独自卧在深林中。 滞虑:困扰的思绪。 洗孤清:洗净心灵的孤独。 持此谢高鸟:拿着这份心意去感谢高飞的鸟儿。 因之传远情:因此将这份情感传递给远方的人。 日夕:傍晚时分。 怀空意:怀着空旷的情感。 人谁感至精:谁能感受到这种至真之情呢? 飞沉:飞翔与沉落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 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 物生贵得性,身累由近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平。 解析: 1. 第一句:“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 注释:潦水已退,沙滩清晰可见;霜降,天空清澈明亮。 -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自君之出矣》。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译文: 1. "自君之出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开伴侣的悲伤和不舍。字面意思是“自从你离开了我”,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和孤独感。 2. "不复理残机":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思念爱人时的状态。字面意思是“不再去整理那些已经破旧的织物”,象征着诗人的生活被爱人的离去所打断,他的心思不再集中在其他事情上,而是沉浸在对爱人的思念中。
诗句输出: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译文:江南有一种叫做丹橘的果树,即便是在冬天,它仍然枝叶繁茂、生机盎然。 关键词注释:江南,指中国南部地区,特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丹橘,一种常见的果树,果实呈红色,味道甜美;经冬犹绿林,即使到了冬天,这种丹橘的树仍然保持着绿色的叶子和茂盛的枝桠。 赏析: 张九龄通过描绘江南丹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隐喻了自己坚韧不拔的品格。他的诗歌往往借物抒情
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赏析: 张九龄的《感遇·其一》是唐代诗人在遭遇政治挫折后所作诗作的开篇。这首诗以生动的自然意象和深沉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自然与人的复杂情感。 首句“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用春天的兰叶和秋天的桂花来比喻高洁的人格,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
【译文】 望着天空中皎洁的月亮,想起了远方的爱人。虽然我们相隔遥远,但是此时此刻都共同仰望同一片夜空。 情人因思念而埋怨这漫漫长夜,整夜辗转难眠。 熄灭灯烛怜爱月光洒满大地,披散衣衫感觉露水沾湿了衣襟。 实在难以把这满满的深情捧给远方的爱人,只好回房睡觉,梦见与她相会的美好时刻。 【赏析】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名篇之一,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明月之夜,遥想远方亲人的情景
心累犹不尽,果为物外牵。 偶因耳目好,复假丹青妍。 尝抱野间意,而迫区中缘。 尘事固已矣,秉意终不迁。 良工适我愿,妙墨挥岩泉。 变化合群有,高深侔自然。 置陈北堂上,仿像南山前。 静无户庭出,行已兹地偏。 萱草忧可树,合欢忿益蠲。 所因本微物,况乃凭幽筌。 言象会自泯,意色聊自宣。 对玩有佳趣,使我心渺绵
弱岁读群史,抗迹追古人。 被褐有怀玉,佩印从负薪。 志合岂兄弟,道行无贱贫。 孤根亦何赖,感激此为邻。
岁阳亦颓止,林意日萧摵。 云胡当此时,缅迈复为客。 至爱孰能舍,名义来相迫。 负德良不赀,输诚靡所惜。 一木逢厦构,纤尘愿山益。 无力主君恩,宁利客卿璧。 去去荣归养,怃然叹行役
鸿雁自北来,嗷嗷度烟景。 常怀稻粱惠,岂惮江山永。 小大每相从,羽毛当自整。 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 为我更南飞,因书至梅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