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十一》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 诗句原文: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 译文: 中国大地因风雷般的改革而焕发生机, 如果社会一片死寂那真是太可悲。 我劝上天要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于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 注释: - 九州:指中国。 - 生气:指社会的活力和变革的力量。 -
翠微山在柘潭侧,此山有情惨难别。 薜荔风号义士魂,燕支土蚀佳人骨。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龚自珍,诗中通过描绘翠微山与柘潭边的关系,以及山上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诗中的“翠微山在柘潭侧”描述了青山与柘潭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这里的“柘潭”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或者自然景观,而“翠微山”则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山峰或者山群
注释: 己亥杂诗 其四:这是一首抒发自己晚年的感怀和对人生态度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 此去东山又北山:此去,是指离开东边和南边的山,去往北面的山;又北山,是指又回到北面的山。 镜中强半尚红颜:镜中的容颜,指自己的容颜;尚红颜,指容颜依然保持青春。 白云出没从无例:白云,比喻人生的无常和变化;出没,指出现和消失;从无例,指没有固定规律。 独往人间竟独还:独自离去
【注释】: 己亥杂诗 其二: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 1. 己亥杂诗:作者自编的诗集名称,其中第二首为《己亥杂诗》其二。 2. 玄黄:黑色和黄色,此处比喻战马的颜色。 3. 盼日曛(yūn):形容马儿急切盼望太阳出来,这里暗喻诗人对朝廷重用的期待。 4. 关河:指国境。 5. 不窘(jiǒng)故将军:没有使出全力的故将军,即没有尽力而为的将领。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自己渴望施展才华
【注释】罗胸:指罗贯中。掌故:掌管典籍、史实的官员,泛指史官。小胥:指刘辰。脱腕:形容文才出众,挥笔如飞。收采:指搜集整理。金匮:指《汉书》。空山:指深山。叩:叩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清兵进关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国亡的悲愤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首句“掌故罗胸是国恩”,意为罗贯中的掌故(即史书记载)是国家的恩惠。这里的掌故指的是历史记录和历史知识
亦曾橐笔侍銮坡,午夜天风伴玉珂。 欲浣春衣仍护惜,乾清门外露痕多。 注释:我曾经手执笔墨,侍奉皇帝于銮坡之地,在深夜的天风吹拂下,伴随着皇帝的玉珂声。我想要洗涤那些春天的衣服,但仍然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因为乾清门外的露水痕迹太多。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创作的《己亥杂诗》中的第六首,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和帝王的深厚情感以及自己的处境和无奈
《己亥杂诗》其十七 金门缥缈廿年身,悔向云中露一鳞。 终古汉家狂执戟,谁疑臣朔是星辰? 注释: 1. 金门:指中国福建省沿海的一个岛屿,历史上曾是一个军事要塞。 2. 廿年身:二十年的流亡生涯,意指诗人在金门岛上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3. 云中露一鳞:形容自己像鱼在水中露出鳞片一样,只能偶尔显露头角。 4. 终古:永远,始终。 5. 汉家:这里指的是汉朝,古代汉族的统治时期。 6. 狂执戟
注释 1. 颓波难挽挽颓心:颓波难以挽回,挽住我的心。 2. 壮岁曾为九牧箴:曾经在年轻时给九州大地提出过规谏。 3. 钟簴苍凉行色晚:形容行走在黄昏时分的钟鼓楼非常凄凉。 4. 狂言重起廿年喑:我过去的狂妄言论重新被人们提起。 赏析 这首诗是郑燮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反思。首句"颓波难挽挽颓心",诗人感叹自己的内心已经变得颓废,无法挽回。"壮岁曾为九牧箴",诗人回忆自己年轻时
【注释】 蝹(í)蜿:传说中一种蛇,又名游龙。 畿西:指今河南一带。 摇鞭:即驱马鞭,表示出发之意。 “此山”句:这山不发一言,只看着中原大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己亥年(公元1799年)作的一首七绝。诗中描绘了一幅太行山脉蜿蜒曲折、气势磅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首联以“一脉”、“蹲”“走蝹蜿”三词勾勒出太行山的雄奇险峻;颔联写友人即将启程东去,诗人送行之情景。
【注释】 1. 己亥:指清代光绪二十五年。 2. 廉锷:比喻人的锐气,这里指人的才干;非关:与“关”相对,不相关之意。 3. 淬厉:磨砺锻炼。 4. 龙泉:龙泉宝剑的代称。 5. 雄谈:雄辩的议论。 6.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