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那堪花满枝”意思是:那堪承受春花盛开枝头的景象。那堪:何堪,哪能忍受。“翻作两相思”意思是:倒成了两处相思。翻作:反而,反过来。两:指两地,此处泛指两人或两地。“玉箸垂朝镜”,意思是:泪珠像珍珠般滴落在梳妆台上的明镜上,形成晶莹剔透的泪痕。玉箸:形容泪珠像玉簪一样。“春风知不知”意思是
注释: 江月楼:即江月楼,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秋风仿佛吴江冷:秋风带来了凉爽的气息,仿佛让吴江的景色显得更加寒冷。 鸥鹭参差夕阳影:在夕阳的映照下,鸥鸟和鹭鸟的影子错落有致。 垂虹纳纳卧谯门,雉堞眈眈俯渔艇:垂虹桥上,船只缓缓驶过,城门上的雉堞也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渔夫们正在忙碌地捕鱼。 阳安小儿拍手笑,使君幻出江南景:阳安区的孩子们拍着手笑着,他们似乎看到了美丽的江南景色。 赏析:
【注释】 ①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鸣声哀切。 ②孤魂:指游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怀念朋友杨蕴中的一首送别诗。全诗从夜晚写到清晨,通过描写月光、灯影、子规的啼叫来渲染出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玉漏声长灯耿耿”,写夜已很深了。“玉漏”即铜壶滴漏,这里借指计时的器具。“灯耿耿”是说灯光明亮。“东墙西墙时见影”。“影”字用得极好,不仅写出了灯光的亮度,而且写出了室内外环境的宁静
诗句释义 - 花开不同赏: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情感,即人们对于花开时的美丽景象感到欣赏和喜悦,但当花谢时,这种喜悦也随之消失。 - 花落不同悲:同样地,当花朵凋零时,人们可能也会感到悲伤。这句诗强调了美丽事物变化无常的特点。 - 欲问相思处:表达了一种渴望了解对方的情感。这里的“相思”指的是深深的思念,而“欲问”则表示了想要知道或寻找答案的强烈欲望。 - 花开花落时:最后一句诗
【诗句释义】 十:数词,这里指十首。离亭:古时离别的地方,也泛指饯别之所。 【译文】 新栽的竹林郁郁葱葱,四五行竹竿高挺,常常用劲节顶着秋天的霜露。 因为春笋钻墙破土而出,所以不能在玉堂(古代贵族居住的地方)里垂下浓荫。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竹子的生长状态来表达自己不愿为权贵效力、保持清高品格的思想感情。 前两句写竹林生长茂盛、挺拔有劲。“蓊郁”即草木茂盛的样子,“行”同“垄”
诗句注释与赏析: - 按辔岭头寒复寒:在山岭之巅,马匹被缰绳紧紧勒住,任由风吹雪打。这里的“岭头”指的是山峰之巅,“马”和“人”都承受着严寒的考验。 - 微风细雨彻心肝:细雨纷飞,微风瑟瑟,天气寒冷,给人带来了极大的不适感,甚至影响到心灵深处。 - 但得放儿归舍去:只要孩子平安归来,所有的辛苦和困难都可以克服。这里的“儿子”指的是诗人的儿子。 - 山水屏风永不看:比喻自己像一幅山水画
【注释】 风花:指春天的花朵,泛指春景。日将老:日暮,天晚。佳期:美好的时光。渺渺:遥远的样子。结同心草:比喻男女情爱,不专一。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被俘后写的一首抒情诗,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全诗四句,以“望”字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思念故乡的情怀。前二句写春天来临,花儿凋零,时光流逝;后二句写自己与心爱的人不能在一起,只能空结连理枝。全诗意境凄美,情感深沉
注释:颜色比丹霞朝日还要红润,形状像合浦的筼筜。开花时整整齐齐如数,见到它时一对对地颉颃。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以九色鹿为题。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赞美九色鹿的美丽,同时抒发了对九色鹿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释】《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五》有《结愁苦》,是汉乐府民歌,为古琴曲之一。此诗即取自这一乐曲。 【赏析】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不详。诗中“春愁”指春天里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哀愁。诗人借写自己与友人相别的伤感心情,抒发了对国破家亡的悲愤之情。此诗语言朴实,风格质朴,感情真挚,感人肺腑
西岩 凭栏远眺回忆昔日骑鲸遨游的壮士,手捧酒盏临风吟哦,自得其乐。 细雨中停下马来听鸣蝉声,夕阳下乱响的蝉叫声令人心烦意乱。 注释: 1、骑鲸客:传说中乘着大鲸鱼遨游于天空中的仙人,这里指传说中的海上神仙。 2、把酒临风:把酒杯举起对着春风,形容饮酒赏景时心情舒畅。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诗。前两句写诗人面对西岩之景,不禁想起当年骑鲸遨游的神仙;后两句写西岩的景色:在细雨之中停马听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