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重点句的意思和语言表达的特色来全面把握诗歌的内容。 首联“绣衣东去马翩翩,冀北观风又一年。”意思是:身穿绣衣的使者骑着骏马向东而去,已经一年了。这里交代送别的情景。“绣衣”指官服,是古代官员所穿的礼服。“翩翩”,形容马行走时轻快矫健的样子。“冀北”,指河北一带。这句是说,穿着绣衣的使者骑着马儿向东飞去
舟中漫兴 一叶扁舟驾顺风,黄河九曲路西东。 沙鸥野鹭飞翔远,岸草汀花点缀同。 望断归心帆影里,惊回乡梦橹声中。 推篷独坐无馀事,只有吟哦兴不穷。 注释: 1. 一叶扁舟驾顺风:一叶扁舟在顺风的状态下航行。 2. 黄河九曲路西东:黄河有九个弯曲,从西边流到东边。 3. 沙鸥野鹭飞翔远:沙鸥和野鹭在远方自由飞翔。 4. 岸草汀花点缀同:岸边的草和汀洲上的花相互点缀。 5. 望断归心帆影里
夏日行太行山中 信马行行过太行,一川野色共苍茫。 注释: - 信马:随意的马,表示无目的地骑马而行。 - 行行:形容道路漫长。 - 太行:中国北方的一个山脉,以其险峻著称。 - 一川野色:整个山谷都是野色,即田野的颜色。 - 共苍茫:一起被笼罩在一片苍茫之中,形容景色广阔而辽远。 译文: 我随意地骑在马上,走过了太行的山脉;只见一片连绵的田野,与远方的苍茫景色融为一体。 赏析:
清化镇道中 琅玕深处翠阴凉,绿树人家水绕墙。 宿雨润含畦麦秀,南风吹送野花香。 行人指顾青山远,驻马徘徊白昼长。 景物虽同民俗异,不胜三叹忆吾乡。 注释: 1. 琅玕(láng gān)深处翠阴凉:指在清凉的竹林深处,景色宜人。琅玕是一种植物名,这里形容竹子长得郁郁葱葱。 2. 绿树人家水绕墙:描述绿树成荫,家家户户门前都有流水环绕的景象。 3. 宿雨润含畦麦秀,南风吹送野花香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读修炼书偶题》。下面逐句释义: 1. 姹女婴儿只浪传,不知何物是真铅。 注释:这里的“姹女”和“婴儿”指的是道教中的男女二神,分别代表阴阳。"只浪传"表示这些神话故事只是口头传说。"何物是真铅"则在问真正的铅是什么,可能指炼金术中所说的“真铅”。 2. 尘寰底处安金鼎,弱水无缘渡铁船。 注释:"尘寰"是指人世间,"安金鼎"可能意味着在人间寻找一种能够安顿心神的物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 夏日即事 密密榆槐散绿云,萧萧亭馆绝纤尘。林莺巧语如留客,梁燕低飞不避人。岁月无情催暮景,江湖何处是通津。数茎白发笼纱帽,深愧渊明漉酒巾。 注释: 1. 密密:形容树木繁茂。 2. 榆槐:泛指树木。 3. 散绿云:形容树叶茂盛,仿佛绿色云雾般飘散。 4. 萧萧:形容风声。 5. 亭馆:指亭台楼阁等建筑。 6. 纤尘:细微的尘土。 7. 林莺:指树林中的小鸟。 8
注释: 1. 斯文骨肉最相亲,况复比邻唱和频:这两句是说文人与文人之间有着亲密的关系,而且经常一起互相唱和。斯文,指文人的才学。骨肉,比喻亲如一家人。况复,何况。比邻,邻居。唱和,互相应和诗词。 2. 淡薄年来轻世味,绸缪日久见天真:随着岁月的变迁,人们对于世俗的欲望变得淡薄,从而能够保持一颗纯真的心。绸缪,形容时间的长久。 3. 一鞭行色青山暮,两地离情白发新:骑着马离开时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徐沟道中的景象。首先,诗人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画面:麦田和桑地相连,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升起。接着,他描述了山间溪水流淌、人声鼎沸的情景,以及野寺日高时和尚仍在沉睡的情景。然后,诗人描述了雨后的马匹奔腾,客居之人感到寂寞的场景。最后,他表达了对庭闱飘渺的迷茫和对远方孤云怅然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读懂是诗歌内容,然后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和诗歌的思想情感来赏析即可。本题中,“水村”的意思是水边的村落,这里指诗人的故乡;“茅屋三椽”的意思是茅草盖的房屋只有三根椽子;“门前蒲柳绿交加”的意思是门前的蒲柳绿意盎然,互相叠加;“甘雨一犁滋榖麦”,意思是春雨一犁,滋养了庄稼;“轻烟数里接桑麻”,意思是轻烟几里外就与桑麻相接
见白发偶题 世间白发最无情,才近中年次第生。 碌碌俄惊四十载,萧萧初见两三茎。 黄花晚节依然好,金液还丹岂易成。 贪得由来戒迟暮,何须辛苦事功名。 注释: 1. 世间白发最无情,才近中年次第生:世上的白发最是无情之物,它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 2. 碌碌俄惊四十载,萧萧初见两三茎: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四十年,然而头发却才刚刚开始稀疏。 3. 黄花晚节依然好,金液还丹岂易成:即使到了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