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
【注释】 ①方伯:古代指一州的最高长官,即刺史。邢景为四川的刺史。 ②中州:今河南省洛阳一带,当时为都城所在地。 ③张咏化:指宋代文学家张咏,他任成都县令时,曾对百姓说:“你们应当像张子野一样,不要做强盗。”后来,张咏果然以清廉著称,被人们称为“张咏化”。 ④寇恂:东汉初年名将,因在河北作战有功,封为河内太守,后平定河南叛乱,又升任颍川太守。 ⑤月明、雨过:都是形容天气变化的情况。 ⑥故人:旧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翻译”,考生需对诗句进行逐句的解读,最后再进行句子的翻译。解答此类型试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理解词语本义;②展开联想和想象;③弄清句子结构;④体会作者的情感。 ①千条柳线织春愁,不放韶光入画楼:形容春天里柳条千万条像丝缕一样地飘拂着,好像织成了一层层春愁。柳丝是春天的象征
【注释】 1. 自叹:感叹自己一生的潦倒。 2. 糟粕:比喻不入流的东西。 3. 冥鸿:指传说中的一种鸟,传说它能飞到天边去。 4. 清癯:清瘦而高洁。 5. 顽如旧:形容人愚笨不变通。 6. 少壮无能老更迂:意指年轻时没有能力做事,到了老年更加迂腐。 7. 览镜自惊还自叹:看到自己的脸,既惊讶又感到悲哀。 8. 白髭须:白色的胡须。 【赏析】 这是一首自嘲诗,抒发了作者对自己一生潦倒
注释: 1. 寒结浓云布晚空:寒冷的雪凝结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使天空变得暗淡。 2. 六花撩乱舞东风:雪花在空中翩翩起舞,随风飘落。 3. 素娥裁剪无多力:嫦娥(即玉兔)用双手裁剪着洁白如玉的云朵,但力量不足。 4. 青帝陶镕第一功:青帝,指春神,负责春天的播种。他巧妙地调配着大自然,使得万物复苏。 5. 岁暮祥开三白好:在岁末,大地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有白色的东西盛开。 6. 春回瑞应万方同
诗句释义: 1.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 "年去年来白发新":每年春天来临之际,发现自己的白头发又多了。 - "匆匆马上又逢春":形容时间飞逝,自己又一次在马上(马不停蹄地)来到春天的时候。 - 关键词:白发、春天、马 - 注释: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白发”通常代表人的年纪增长和岁月的流逝。同时春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与冬天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暗示了时间的迅速流转。 2.
诗句释义: 1. “击罢泥牛物候新” - 这句话描述的是在立春这一天,结束了泥塑的小牛,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到来和万物复苏。"击罢"可能指结束或清理的意思;"泥牛"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泥塑玩具,用于庆祝节日或特殊场合,通常与农业生产相关联,因为牛象征着勤劳和生产力。 2. “一鞭分与万家春” - 此句描绘了春天的到来被广泛感知并分享给每一个家庭的情景。"一鞭"可能指的是一种象征性的行动或行为
立春后寒甚二首 朔吹激箭锋,江头冰未泮 青铜搔白发,庭前柳含颦 注释: 1. 《立春后寒甚二首·其二》是明朝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2. 坐拥红炉尚怯寒:形容作者在冬日里依然感到寒冷,难以忍受。 3. 边城况是铁衣单:边城的士兵身着单薄的铁甲,显得格外艰苦。 4. 营中午夜犹传箭:在军营中,士兵们仍然需要时刻警惕,准备应对战斗。 5. 马上通宵不解鞍:形容战士们日夜奔波,没有休息的时间。
【注释】 坐拥:指坐在营帐之中。红炉:特指用炭火取暖的火炉。寒甚:寒冷得厉害。铁衣单:身着铁甲,身感冷。营中午夜犹传箭,马上通宵不解鞍:指夜间仍听到号声,马儿整夜也不停蹄。主将拥麾方得意,迂儒抚剑谩兴叹:意谓指挥作战的主将正得意时,而迂腐的书呆子又抚剑空发感慨了。东风早解黄河冻,春满乾坤万姓安。 :指春风早吹开冻结的河水,使大地春意盎然。 【赏析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晓行 - 胧胧淡月带疏星,喔喔残鸡报五更。 - 诗句一描述了清晨的景象:淡淡的月亮和稀疏的星光相伴,远处传来了鸡鸣声,这是报晓的五更时分。 - 关键词:“胧胧”形容月光朦胧;“淡月”指微弱的月亮光芒;“疏星”是指稀疏散布的星星。 - 译文:“淡淡的月光与几颗稀疏的星星相互映衬,远处传来阵阵鸡鸣声,这是天刚破晓的时候。” - 注释
这首诗是诗人在春天思念京城时所作。下面是对每一句的注释和赏析: 1. 阊阖风暄瑞霭飘,御沟水满雪全消。(注释:春日的阳光温暖,瑞气缭绕,天空中的云彩轻盈飘动,御河水面清澈,像积雪一样。)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明媚景色,阳光、云彩、水波都显得生动而美丽。 2. 花迎剑佩趋青琐,柳拂旌旗映画桥。(注释:花朵簇拥着宝剑和佩饰,向青色的门扉走去;柳树枝条拂过旗帜,映照在画桥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