胧胧淡月带疏星,喔喔残鸡报五更。
灯火一攒开野店,鼓笳三叠启严城。
霜凝峻阪鸣驺缓,烧起疏林宿鸟惊。
风透重裘寒不耐,邮亭驻节候天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晓行
胧胧淡月带疏星,喔喔残鸡报五更。
诗句一描述了清晨的景象:淡淡的月亮和稀疏的星光相伴,远处传来了鸡鸣声,这是报晓的五更时分。
关键词:“胧胧”形容月光朦胧;“淡月”指微弱的月亮光芒;“疏星”是指稀疏散布的星星。
译文:“淡淡的月光与几颗稀疏的星星相互映衬,远处传来阵阵鸡鸣声,这是天刚破晓的时候。”
注释:“胧胧”意为朦胧不清;“淡月”指的是月亮发出来的光很微弱;“疏星”指夜空中稀疏的星星。“喔喔”是公鸡打鸣的声音。
诗句二:灯火一攒开野店,鼓笳三叠启严城。
第二句描绘的是黎明时分人们开始活动的场景,有人点燃灯火,有人在小店中忙碌着准备开门营业。
关键词:“灯火”、“攒”都是描写夜晚结束,天亮时人们开始活动的词语。“鼓笳”泛指乐器,这里指战鼓和笳笛。“三叠”指多次重复或层层推进的意思。“启”指开启、启动。“严城”即城门,也暗示了早晨的紧张气氛。
译文:“夜幕刚刚退去,店铺里灯光闪烁,小商贩们忙着整理货物,战鼓和笳笛奏出的节奏在启动着城门的关闭。”
注释:“灯火”指的是夜晚熄灭后,人们用蜡烛或火把照亮的环境;”攒”表示聚集,这里指夜晚结束时人们的集合状态;“鼓笳”泛指音乐,可能是战鼓和笳笛的组合;“三叠”意味着重复或多次;“启”是指开始或启动。“严城”指城门,象征着早晨的开始和紧张的氛围。
诗句三:霜凝峻阪鸣驺缓,烧起疏林宿鸟惊。
第三句进一步描绘了清晨的景象,山上的霜气凝结,道路上的车马放慢速度,而树林中的鸟儿被火光吓飞。
关键词:“峻阪”是指陡峭的山路;“鸣驺”是指车马的铃铛声;“烧起”指的是火光四射;“疏林”是指稀疏的树林;“宿鸟”指白天休息的鸟儿;“惊”是指受到惊吓。
译文:“山顶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霜,道路两旁的车辆行驶缓慢,树林中不时有鸟儿被火光吓飞。”
注释:“峻阪”指的是陡峭的山路;“鸣驺”描述的是车上人走动时车轮摩擦地面发出的声音;“烧起”形容火光四射,可能是指燃烧的篝火或是其他光源;“疏林”指的是稀疏分布的树林;“宿鸟”是指那些在夜间栖息的鸟儿,它们在天亮时被火光惊扰。
诗句四:风透重裘寒不耐,邮亭驻节候天明。
第四句描绘的是诗人自己以及他所在的驿站,因为寒冷而难以忍受,只得在驿站停留等待天亮。
关键词:“重裘”是指厚重的毛皮衣物,用来抵御寒冷;“透”表示穿透,这里形容寒风穿透了衣物;“不耐”指的是不能忍受,感到寒冷到无法继续前行;“邮亭”指传递书信的驿站;“驻节”表示停留、暂居的意思;“候天明”是指在等待天光放晴。
译文:“我身上的重裘已经被寒风吹透,我因为寒冷而难以继续前行,只好在驿站里停留等待天亮。”
注释:“重裘”指的是厚重的毛皮衣物,用于保暖之用;“透”表示寒风可以穿透衣物;“不耐”指的是无法忍受寒冷;“邮亭”为古代传递书信的地方;“驻节”表示停留,暂停;“候天明”意在等待天亮,以期天气变暖。
赏析:
《晓行》是一首描写晨间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胧胧淡月带疏星”勾勒了一幅宁静而略带朦胧的画面,营造了一种静谧的夜晚氛围,同时也预示了即将到来的曙光。次句“喔喔残鸡报五更”,则通过公鸡打鸣这一传统时刻的象征,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新的一天的开始。接下来,第三句“霜凝峻阪鸣驺缓”,通过写山间的霜气、车马行进的速度和树林中的鸟儿,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同时表现了早晨的宁静与生机。最后一句“风透重裘寒不耐,邮亭驻节候天明”,则将视角转向诗人本人及其所在的驿站。诗人因严寒而无法继续前行,只能在驿站中等待天气转晴,这种体验反映了古代旅行者的艰难与无奈。全诗通过对清晨不同场景的刻画,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自然美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