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怒号不得止,漠漠埃尘涨天起。
入春已是一旬馀,翻觉貂裘薄如纸。
前朝飞雪天上来,间积郊原不盈指。
垄间宿麦正青青,无雨安得勃然起。
圣皇爱民如赤子,诏旨丁宁在人耳。
轻徭薄赋更恤刑,天意云何乃如此。
抚循失政固予罪,窃禄偷安心独愧。
愿移灾咎及余躬,免使苍生受憔悴。
【注释】
(1)朔风怒号:北风呼啸。朔风,指北风。
(2)埃尘涨天:尘埃弥漫天空。
(3)入春:进入春天。一旬馀:一月有余。
(4)翻觉貂裘薄如纸:反而觉得身上的貂裘薄得像纸一样。
(5)间积:零星堆积。郊原:田野。
(6)垄间:田间地头。宿麦:未收割的麦子。
(7)圣皇:皇帝。爱民如赤子: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百姓。
(8)诏旨:诏书。丁宁:再三叮咛。
(9)轻徭薄赋:减轻赋税。更恤刑:更加体恤刑罚。
(10)抚循失政:治理政事时失于宽纵。予罪:自咎,自责。
(11)窃禄偷安:窃取俸禄,苟且求安。心独愧:心中惭愧。
(12)灾咎:灾祸和罪责。余躬:自己。
【赏析】
《大风行》,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的一首诗,是诗人对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不满与愤慨的抒发。全诗以“大风”为线索,通过描绘大风肆虐的情景来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心情。
这首诗开篇就写狂风怒吼,不可止息。接着,诗人又描写了大风吹起漫天飞沙的情景,使天地间一片茫茫。然后诗人写到自己已经一个月没有下雨,而天气却越来越热,以致连貂裘都穿得薄得像纸一样。这里,诗人借景抒情,以风沙之盛来烘托天气变冷,表达了对天灾的担忧之情。
在后四句中,诗人又写到由于天久不下雨,田里的庄稼都枯萎了。而皇帝又多次下诏体恤百姓,减免他们的赋税,并体恤刑罚。可是,这些措施并不能改变天下大旱的局面,反而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最后两句中,诗人说:“愿将这场灾难的过错转嫁到我身上,使我能免遭人民的苦难。”这既是诗人的自我解嘲,也是他对自己政治上的失误的反省。
此诗语言质朴直白,但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问题。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情感强烈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