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乐府
诗句原文: 上蓬莱,咀琼英。 译文: 登上蓬莱山,品尝珍贵的仙草琼英。 注释: 1. 蓬莱:古代神话中的仙山,常用来比喻神仙居住的地方。 2. 咀:品尝、品味。 3. 琼英:珍贵的仙草,比喻珍贵之物。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仙草琼英的喜爱。整首诗充满了神秘感和浪漫情怀,让人联想到古代神话中的美好世界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说出诗句中运用的艺术手法。最后总结出答案。 (1) “古歌”,即《古风》的简称,是汉乐府的组曲名篇,多是民歌。《古歌》共十二篇,这里选了其中的两首。第一首为《古风·其十九》,写宴会上奏瑟弹琴,投壶下棋的情景,以及主人与宾客欢饮的盛况。第二首为《古风·其十七》,写宴会上的歌舞音乐和欢乐气氛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先读懂全诗,理解诗句的意思,再结合题目要求“逐句释义”“注释”和“赏析”进行回答。 第一句的意思是:啄木鸟高高地飞着,突然低下来仰头寻找虫子。第二句的意思是:啄木鸟在树林中盘旋着寻找虫子,栖息在榆树、桑树之上。第三句的意思是:啄木鸟低下头来啄食树木中的虫子,好像在用棍子掘地找食。第四句的意思是:啄木鸟发出的声音像竹林中的风声。 【答案】
诗句原文: 天寒知被薄,忧思知夜长。 译文解说: 天气寒冷,人们能感觉到被子的单薄,夜晚深沉,人们的忧愁思绪无限延长。 注释说明: - 天寒:指的是天气寒冷。 - 知被薄:感知到被子的薄厚,形容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们能感受到被子的薄弱。 - 忧思知夜长:忧虑和思念的情感使得夜晚的时间感觉特别漫长。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在寒冷天气中对物质条件(如被子)的感受。同时
注释:在田间的菟丝,怎能将它缠绕?路边的燕麦,怎能将它获得。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菟丝、燕麦这两种植物的特性,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道路和命运的感慨。菟丝是寄生在别的植物上的藤本植物,它紧紧地缠绕着宿主,难以摆脱;燕麦则是生长在田野中的谷物,但它却难以被人们所收获。这两句诗以菟丝和燕麦为喻,生动地描绘了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困苦,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注释】 流尘:指世事。玉匣:比喻美好的事物。 【赏析】 此诗写对美好事物的珍惜。首句“流尘生玉匣”用典,流尘喻世态炎凉,玉匣为美物,喻佳人。全诗以玉匣比佳人,言其易逝;而诗人则愿与之共度岁月
```text 古乐府豹则虎之弟,鹰则鹞之兄。 ``` 译文:在古代的乐府中,豹和老虎是兄弟,而鹰和鹞子则是兄妹。 赏析: 此诗通过对比动物的亲属关系,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中不同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豹和虎作为“兄弟”,暗示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共同祖先或相似的生存策略。而鹰和鹞的关系,可能象征着一种竞争与合作关系,也可能仅仅是一种生物学上的相似性。这种描述方式不仅增加了诗句的趣味性
琉璃琥珀象牙盘。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华丽而精致的宴席场景,其中包含了琉璃、琥珀和象牙制成的器皿。琉璃是一种色彩斑斓的玻璃,琥珀则是由树脂化石制成,具有光泽和质感;象牙则是动物的骨骼材料,质地坚硬且有特殊的香味。这些材质的器皿都是贵重的物品,代表着宴会的奢华程度。 赏析:通过描写琉璃、琥珀和象牙这三种珍贵的材质,诗人展现了宴会中餐具的豪华与精致,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奢侈生活方式
【注释】妍歌:美丽的歌声。妍,美丽的样子。展:展开。妙声:美妙的声音。发曲:发散曲调。吐令:吐出词句。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女子歌唱的情景。从字面上来看,“妍歌”是说这位女子唱歌时声音美好;“展妙声”则是说唱出美妙的声音。“发曲吐令辞”,则是指唱出了优美的词句。诗中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唱歌的过程中,她的声音变得美妙起来,唱出了优美的词句,让人听了之后觉得十分美妙
诗句释义:布谷鸟的叫声响起,农人被吓得惊慌。 译文:布谷鸟开始鸣叫,农人们感到惊恐。 赏析:这首诗以布谷鸟的叫声作为引子,生动地描绘了农人们听到这种鸟鸣时的反应,体现了他们对大自然规律的敏感和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朴素情感和生活状态,是研究古代农业社会的重要资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