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
第一句:大道已沦谢,世情那可论? - 注释: "大道" 通常指代高尚的真理或道德准则。"已沦谢" 表示这些道德准则已经被抛弃或遗忘。"世情" 指的是世间的情态或人情世故。"那可论" 意味着讨论这些是徒劳的,无法进行深入的交流。 - 赏析: 此句透露出诗人对当前社会道德沦丧的失望和不满。他认为社会的浮躁和功利性使得人们不再追求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挫败感。 第二句
诗句释义: - 绿槿作篱笆,茅檐挂薜萝。 - 注释:“绿槿”是一种植物,其果实可以制作成篱笆;“茅檐”指的是用草和木头搭建的屋顶;“薜萝”是常绿攀缘植物,其藤蔓可以用来装饰或作为屏障。 - 马车浑不到,樵牧自相过。 - 注释:这里描述了村庄的宁静与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即使有马车也无法到达,因为村民更偏好使用步行或其他更为环保的方式出行。同时,樵夫和牧民之间相互往来,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和谐与自然。
《村居》是一首描写春天农村风光的七言绝句,诗人高鼎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景色和孩子们的活动描绘得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下面将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详细的赏析: 1. 诗句原文: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门交青薜荔,篱蔓黑牵牛。 有竹编书简,无花引钓舟。 生涯随分已,何用卜菟裘? 2. 译文: 春天的草地上小草开始生长,黄莺在空中欢唱。 青石板铺成的门前,缠绕着绿色的薜荔藤。 篱笆旁边
【注释】 福胜山房:在杭州西湖南岸。 不作殊方去:没有离开杭州。 每因兹地留:总是因为此地留下了我。 湖山全胜概:山水风景都很美。 松竹秘清幽:松树竹子都掩隐着清幽。 下榻同(ji ji)听雨:投宿在山上小旅馆,一同欣赏下雨的声音。 开尊为解愁:开酒壶解闷消愁。 得君多道义:得到您这么多的道义。 从此无可求:从此没有可以再向您求取的地方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杭州时所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感慨四首》之一,下面是逐句解释以及赏析: 第一句注释 - 故国江都郡:指昔日繁华的江都(今扬州)城。 - 繁华旧不同:昔日的繁荣景象与现在的衰落相比,已大不相同。 第二句注释 - 衣冠移习气:这里的“衣冠”指的是文士、官员等知识分子。他们因长期处于高位,习染了不良风气。 - 鼓角动悲风:由于这些文士、官员们的行为,使得社会气氛变得凄凉,如同战鼓和号角引发的悲凉之风
【注释】 招提:梵语“招提”的简称,指佛寺。万山底:即万山寺,位于黄牛山中。古屋蔽烟霞:意思是古老的房屋被云雾遮蔽。密竹:密集的竹子。先秋意:表示秋天来临之前。长藤:藤蔓植物。过夏花:越过夏季的花期。繁阴:浓密的树荫。沈:遮蔽。雨脚:指雨水落下时形成的水珠。清响:清脆的声音。漱云牙:形容雨点敲打着树叶发出的声音,如同在洗刷云朵上的牙齿。老衲:出家人。眉如雪:形容僧人的眉毛像雪一样白。 【赏析】
注释: 1. 局厌廛中隐:局,局促不安;厌,厌弃。在喧嚣的市井中隐居。 2. 宽从野外居:从,跟随;居,居住。随遇而安地居住在郊外。 3. 人情方密熟:情,感情;人,指世俗之人;意,亲密、熟悉。世俗的人之间的关系很密切,彼此很熟悉。 4. 礼数觉生疏:礼,礼仪;数,规矩;生疏,陌生、不熟悉。由于长时间与世俗交往,感觉礼仪规矩变得陌生了。 5. 悬榼空浮蚁:悬榼,挂在腰间的酒壶;浮蚁
东南多胜概,古迹渐难寻。 感慨四首 【注释】 1. 东南:指山的南面和东面。 2. 多胜概:有很多值得赞叹的地方。 3. 石林:山间石缝中的流水形成的水潭。 4. 孤猿入暮吟:傍晚时,孤独的猿猴开始啼叫。 5. 赏析: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时光和美景的无限留恋和感慨之情。 诸老题诗处,繁阴蔽石林。 云团溪雨重,水落野塘深。 【注释】 1. 诸老:许多前辈诗人。 2. 繁阴:浓密的树荫。 3.
【注释】 人言村僻:别人都说这个村庄偏僻。 我处:指作者的住处。颇清幽:相当安静,幽雅。 竹色侵衣冷:竹林的颜色侵入了衣衫,使衣服感到寒冷。侵,浸透,渗透。 江声绕屋流:江水的声音环绕着屋子流淌。 社:土地神。同社酒:在社日祭社时喝的酒。 乘鱼舟:驾着捕鱼用的船。 桑阴:桑树的树荫。饮牛:饮牲口之水。这里泛指牧放。 【赏析】 《题龙阳县青草湖》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诗人任龙阳县令时
断桥分野色,曲径入柴门。 五柳低藏屋,三家自作村。 注释:这里的“下里”是乡村的意思。 人情同下里,风俗异东屯。 译文:这里的人情和乡下的一样,但是这里的风俗和东方的村庄却不一样。 我老无生计,耕耘教子孙。 注释:这里的“东屯”可能是指一个地方或者一个时代,也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文化或生活方式。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的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中的“断桥”、“曲径”、“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