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
【解析】 “吉祥草”是诗题,也是诗人对吉祥草的赞美。首句“得名良不恶”表明诗人对吉祥草命名的看法,认为吉祥草虽然名字不佳,但实际上它却是美好的。第二句“潇洒在山房”表明吉祥草生长的地方环境清幽,与诗人的居所相映成趣。第三句“生意无休息”表明吉祥草的生长过程是永无止境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第四句“存心固久长”表明吉祥草的生命是长久的,它有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注释与赏析: - 归来: 诗的标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或故人归来的愿望。 - 小斋尘不到: 指诗人的小书房里没有落上的尘土,暗示诗人的生活清贫而宁静。 - 寂寞野人家: 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居住环境的孤寂感受,以及与世隔绝的状态。 - 下榻来风韵: 意指诗人来到某地后被这里的风情所吸引,增添了几分情趣。 - 看书度岁华: 通过阅读书籍度过时光,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 已忘巫峡月:
【注释】 1. 小:指屋子的简陋。 2. 我居:作者自居。 3. 殊觉宽:觉得特别宽畅、舒适。 4. 满座:云散天明时,满山遍野。 5. 雨过草平阑:雨后草长得很高,挡住人的视线。 6. 古意琴:古人弹琴时所用的古琴。 7. 清风竹万竿:风清竹长,形容环境幽雅。 8. 养生无别具:养生不用别的工具或方法。 9. 壁破瓢箪(dān):墙上破了个洞,用一个葫芦瓢盛饭。箪是古代的一种圆形竹制饭器。
村居 英雄在何处,气概属山家。 注释:英雄在哪里?他的气概属于山野之家。 蚁布出入阵,蜂排早晚衙。 注释:蚂蚁出没于战阵之中,蜜蜂排列着整齐的行列,早晚按时上岗。 野花团部伍,溪树拥旗牙。 注释:野花如同军队一般聚集,溪边的树木犹如旌旗迎风招展。 抱膝长吟罢,天边日又斜。 注释:我在抱着膝盖长吟之后,天边太阳已经西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乡村景象。首句问英雄何方
村居 避世忘时势,茅庐傍小溪。 灌畦晴抱瓮,接树湿封泥。 乳鹿依花卧,幽禽过竹啼。 新诗随处得,不用别求题。 注释: 1. 避世忘时势:逃避世事,忘却时局动荡。 2. 茅庐:简陋的房屋,用茅草搭建而成。 3. 小溪:小河或山泉。 4. 灌畦(guàn qí):灌溉农田。 5. 晴抱瓮:晴天抱着水瓮去打水。 6. 接树:靠近树木的地方。 7. 湿封泥:雨水使泥土湿润,然后覆盖在上面。 8. 乳鹿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九月初四作,时年五十二岁。 “拊髀怜佳节,多年不在家。”首句写自己不能与家人共度佳节,内心十分遗憾。杜甫曾言:“自笑平生为口忙,四方行乞半天涯”(《遣闷奉呈卫八处士》)。他四处漂泊,无家可归,因此常感怀乡之情。 “有亲垂白发,无意对黄华。”“有亲”即指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等亲戚。“垂白发”是说他们已年老多病,头发斑白。杜甫的《春望》中就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重点考核情感的领悟能力。赏析时先要指出该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解闷”是题目,表明这是一首以抒愁写恨为主题的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然后要分析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在塑造形象、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最后要赏析作者的情感。 “路绕危垣上,风高松桧鸣。”诗人由险峻的山势引出山中的松树,写出了山势的险峻。“风高”二字点出了时令,说明是深秋,天气寒冷,但诗人没有用“寒”字,而是用“风高”来烘托。“松桧鸣”,写山中松树和桧木发出的声音。这两句是写景
解闷 荒城惊岁晚,风雨奈何人? 野火殊无侣,江梅自得春。 停杯吟思远,照镜鬓华新。 底事堪愁绝? 悲笳撼塞尘。 【注释】 1. 解闷:抒发忧愁的诗篇。 2. 荒城惊岁晚:荒废的城池在岁末时分显得格外惊悚。 3. 风雨奈何人:风雨交加让人感到无助。 4. 野火殊无侣,江梅自得春:形容野火没有同伴,而江边的梅花独自盛开迎接春天的到来。 5. 停杯吟思远:停下酒杯深思远方之事。 6. 照镜鬓华新
【注释】 某水:某地的水。 某丘:某地的土丘。 杖藜(lí):拄着拐杖。藜,草名。 穷幽:指隐居于幽深之处。 适兴:得志、高兴。 契:相合。 渔樵乐:指隐逸的乐趣。 势利轻:指名利之念不重。 云根:指树根。 老梅树:指梅花树。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隐居之后的生活感受。前四句写隐居后的生活乐趣,后四句写对名利的轻视。 首句“归来”,表明作者回到故乡了。次句“某水某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