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
诗句解析: 1. 乐处加功勉处行,事无甘苦必心亨。 - 乐处加功: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努力工作。 - 勉处行:勤奋地执行任务。 - 事无甘苦:任何事务都有其美好与不美好(甘和苦)的一面。 - 必心亨:内心必然感到满足和愉悦。 2. 絅衣容有文章在,低首时人莫怨争。 - 絅衣:即朴素的衣服。 - 容有文章:外表虽朴素,但内心却有丰富的内涵。 - 低首时人莫怨争:谦逊低头时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需根据全诗内容分析理解。“若要居二宅,先须入礼门”的意思是要想进入二宅(即内廷),必须通过礼仪的门槛。这两句诗是说要想在朝中居于显要地位,就必须经过严格的礼制和仪轨的考验。据此理解即可。 【答案】 译文:要想进入内宫居住,必须通过礼仪的门槛。赏析: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杂纂》中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要想在朝中居于显要地位
【注释】菰:水草,通称茭白。荇:水生植物。青:绿色。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的小诗。诗人抓住春水初涨时的景象进行描写。首句以“露翠”写嫩绿的春菰,次句以“连青”写碧绿的水荇叶,两联互相映衬,生动地写出了春天水乡特有的景色,渲染出一种清新、秀丽的氛围
《题北村六首 其一》赏析 张载,字子厚,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其诗作《题北村六首·其一》流传至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北村麦收时的景象,通过讴歌麦收的热闹场面,反映了农村的繁荣与农民的喜悦心情。 “陆轴呕哑麦上场,讴歌声韵满村坊。”这句诗描述麦场的忙碌场景。这里的“陆轴”指的是麦场中的农具,如犁、耙等;“呕哑”形容声音洪亮;“麦上场”则直接点出是麦子收割的季节
【注释】盈:充满。鬓斑斑:指白发。对万山:面对着满山的树木。妇子职修:妇女孩子都修整好衣物。簟:竹席,一种用竹子编成的小器具。 【赏析】 《题北村六首》为一组七绝,作者以“六首”来表现隐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此诗写诗人在深山幽谷中的田园隐居生活,表现了诗人对这种清静幽雅的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风泉盈耳鬓斑斑,林下幽窗对万山。”第一句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山村风景图,风吹动泉水声,耳边仿佛能听到潺潺水声
【注释】 红树:指红色的树木,这里指石榴。高出:高出。粉墙:淡白色或浅红色的墙,这里指院墙。 【赏析】 此诗为描写景物的小令。首句写石榴树枝叶茂盛、花朵盛开,突出其色彩鲜艳的特点,与后两句的“粉墙”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石榴树的艳丽
【解析】 题北村六首其五是杜甫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不堪烦暑病在荒城,六月翛然寄居野亭。珍重南山且归去,再来相见雨后青。注释:荒城:指战乱后的荒凉之城。翛然:超脱的样子。珍重:珍视、重视。相望:相互注视。赏析:本诗为杜甫流寓成都时所作。诗的前四句写自己身居荒城,心系故乡,而又不能归返,只能寄情于南山,期待来日重逢;后四句写自己盼望与亲人朋友相见
释义: 在渭南泾北已三次搬迁,水旱纵横数顷田地。 四十二年间居住在陕右,老来生计如同早年。 注释: 1. 渭南泾北已三迁:渭河以南,泾河以北。指迁徙多次,生活不安定。 2. 水旱纵横数顷田:形容田地被水淹或干旱,农作物无法生长。 3. 四十二年居陕右:指诗人在陕西的第四十二年生活。陕右,指的是陕西西部,也就是长安地区。 4. 老年生计似初年:形容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似乎比年轻时更加艰难困苦。
题北村六首 其二 解释:求富诚非惮执鞭,安贫随分乐丘园。 两间茅屋青山下,赢得浮生避世喧。 注释:这首诗的大意是说追求富裕并不是害怕拿着马鞭子,安心于贫穷而满足于自己的一份(地位)也足以快乐地生活。在青山绿水之间的小房子,就是我所要追求的生活。我宁愿过上这样的隐士生活也不愿被世俗所束缚。赏析:全诗通过描绘自己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不满
林木南山荟蔚时,工斤樵斧竟朝侪。 举知趋利青冥上,不念幽闺季女饥。 注释:林木茂盛的南山在此时聚集起来,工人们砍伐和斧子齐声响起,整日如此。他们只知道追求利益,不顾及青天上的飞鸟。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判。他看到了人们在山林间忙碌的身影,却忽视了那些生活在深山老林、被忽视的幽闺女子。他用“举知趋利青冥上”一句,形象地刻画了人们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后果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