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陶
酬元亨 一衲净居云梦合,秋来诗思祝融高。 何因知我津涯阔,远寄东溟六巨鳌。 注释:你穿着一衲净的衣裳,如同云梦和祝融峰一样清雅。秋天来临,你的诗思高远如祝融之峰。为什么知道我的心胸宽广?因为我在遥远的东海上,与六只大海龟一起游弋。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元亨深厚的友谊和赞美之情。诗人以云梦和祝融为喻,赞美元亨的品格高洁,胸怀宽广。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元亨的敬仰和向往之情
诗句原文:越里娃童锦作襦,艳歌声压郢中姝。无人说向张京兆,一曲江南十斛珠。 1. 诗词原文分析: - 越里娃童锦作襦,艳歌声压郢中姝。:此句描绘了一幅画面,孩子们穿着用锦绣制成的衣物,他们的唱歌声美丽得仿佛能压倒了郢城中的其他歌者。"娃童"指的是儿童,"锦作襦"表明这些孩子穿的是精美的锦绣衣服。"艳歌声"则突出了他们的歌声之美。“压”字说明这种美不仅仅是听觉上的,还有可能是视觉上的
投赠福建桂常侍二首 陈陶诗意解读与赏析 1. 诗篇概览 - 诗句及译文 - 注释与关键词解释 2. 第一首诗赏析 - 诗句解读与意象分析 - 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3. 第二首诗赏析 - 诗意解析与情感表达 - 自然景观描绘与象征意义 4. 诗歌鉴赏与艺术价值 - 陈陶诗歌特点及其影响 - 《投赠福建桂常侍二首》在文学史上地位 5. 结语 - 综合评述与思考 -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石氏金园无此艳,南都旧赋乏灵材。 只因赤帝宫中树,丹凤新衔出世来。 注释: - 石氏金园:指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家,位于洛阳的西郊,以种植牡丹而闻名。 - 南都旧赋: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 - 赤帝宫:指的是皇帝居住的宫殿,这里比喻皇宫。 - 丹凤:凤凰的一种,象征着吉祥和尊贵。 赏析: 这首诗是李商隐对泉州刺桐花的咏叹,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古代文学创作的怀念之情。
【注释】 泉州,今福建省泉州市。刺桐:指木棉树。唐时称木棉为“刺桐”,故名。 咏兼呈赵使君:是说诗人在写这首诗的同时,又呈献给他的上司赵使君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退居泉州时的代表作之一。 首句“不胜攀折怅年华”的大意是说,自己已经老了,无法再攀折那盛开的刺桐花,不禁惆怅不已。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叹和对自己衰老的悲叹。 颔联“红树南看见海涯”,是说
注释: 闲居杂兴五首,是杜甫晚年在成都时所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担忧和忧思。全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之情。 云堆西望贼连营,分阃何当举义兵。 注释: 云堆西望贼连营,意思是说,看到西边的贼军像堆积的云一样连绵不绝,不禁让人感到忧虑。分阃何当举义兵,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分封诸侯,召集义兵,那该有多好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泉州刺桐花盛开的时候写的,诗人以花比人,把三株赤城花喻为三位贤人,而将刘公与赵使君并写,表明了对二人的敬仰。此诗用典贴切,比喻新颖,语言流畅自然。首句“仿佛三株植世间”,意思是说这三棵花树好像天上的神仙下凡来种在人间一样。第二句“风光满地赤城闲”,“赤城”指今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赤岸镇,这里借指诗人的故乡,暗含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第三、四句“无因秉烛看奇树
第一首 后来台席更何人,都护朝天拜近臣。 长笑当时汉卿士,等闲恩泽画麒麟。 注释:后来的职位还有什么人能够担任?都护向皇帝进言,称自己是朝廷的近臣。过去的时候,那些被当作是贤能的人,现在却被看作无能,就像画麒麟一样,只是用来装饰而已。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福建任职时写给福建桂常侍的。诗人通过对比“前”与“后”,表达了对当前政治环境的失望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批判
注释: 1. 一顾成周力有馀: 成周,即指洛阳。一顾,表示对洛阳的深情厚意。力有馀,表示能力、实力充足,有余力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2. 白云闲钓五溪鱼: 白云,象征高远的境界。闲钓五溪鱼,表示在高远的境界中悠然自得地钓鱼。五溪,指的是长江上游的五条支流。 3. 中原莫道无麟凤: 中原,指的是中国的土地。麟凤,是传说中的吉祥之物,象征着美好和高贵。莫道无麟凤,表示即使处于艰难困苦之中
【注释】 ①“泉州”:今福建省泉州市。②“刺桐花”:又名木棉,树皮可入药,其子为染料。③“使君”: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④“中都”:指泉州府,治所在泉州。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泉州刺桐花的美艳,表达了诗人对泉州刺桐花的赞美之情。首句以“小艳夹通衢”形容刺桐花的美丽,次句则以“晴日熏风笑越姝”来赞美刺桐花的香气与美丽。第三句“只是红芳移不得”,则是对刺桐花无法移植的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