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
【注释】 浮玉山:位于今浙江富阳境内,山上有洞,洞中常有白玉石出现,故称“浮玉”。 清且闲:水清澈而悠闲。 千帆过尽莫天碧:形容水面宽广,船只来来往往,终年不见尽头,但湖面始终如碧玉一样清澈。 白云时往还:指白云时而飘来,时而消失。 【赏析】 这首诗写浮玉山的自然风光和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诗的开头,以“浮玉”二字点明题旨,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山名浮玉,湖水清明。接着
《玄洲十咏寄张贞居其五鹤台》的诗句原文如下: ``` 上有白鹤翔, 下有幽人居。 幽人道当成, 白鹤来不虚。 ```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翻译: ``` Upon the mountain there is a white crane in flight, Below it lies a secluded dwelling for a solitary soul. The path to
【注释】: 1. 爽气在襟袖,清风拂丝桐:清爽的风从衣襟袖中吹过。 2. 悠然适天趣:悠闲舒适地感受自然之趣。 3. 宴坐心融融:心情愉悦,如在宴会之中。 【译文】: 清凉的气息从衣襟袖口透出,轻拂过琴弦。我悠然自得地感受着自然的韵味,心情如同沉浸在一场盛大的宴会之中。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象。诗中的“爽气在襟袖,清风拂丝桐”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身处山堂之中
《玄洲十咏寄张贞居·其二·罗姑洞》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创作的一首诗。诗中的“翩翩十绝幡”描绘了一幅画面,展现了九嶷山的壮丽景色,以及仙人的飘逸风采。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翩翩十绝幡:描述了九嶷山上飘扬的旌旗,这些旌旗在微风中舞动,如同仙女的翅膀,增添了一份神秘与灵动。 2. 飘飘九疑仙:九嶷山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山,这里居住着神仙,他们飘然而至,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第一句,玄洲十咏寄张贞居 其八 火浣坛。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韦庄。 第二、三句,真阳以解形,四大何足靳。真阳是指人的阳气,解形是消解形体的意思。四大指地、水、火、风,古人认为人由这四种元素构成。何足靳是指不值得珍惜。 第四句,指穷于为薪,火传不知尽。指穷于为薪意思是说,即使是最珍贵的木材,也终究要被用作薪柴。火传不知尽的意思是说,火苗虽然可以燃烧,但是永远不会消失。 注释: -
【注释】玄洲:即昆仑山,古人以为仙境。十咏寄张贞居:这是一首咏史之作,借咏仙人隐居之地来抒发感慨。真人:指传说中的仙人。所至:所到之处。树以松:在隐居地种植松树。千岁下:指仙人已经千年。遗子:留给后人。清风:指松树的香气,也比喻高洁的品德。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玄洲十咏寄张贞居》中的第十首诗。全诗通过对隐居仙人的赞美,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美好情操的追求。
幽人夜不眠,月吐窗炯炯。 奋髯写清影。注释:幽人:指作者自己。月吐窗炯炯:月光从窗户射进,照见明亮的室内。起寻:起床。管城公:相传为西汉时的一个隐士,姓管名商,字子羽。奋髯:挥动胡须,形容神采奕奕。清影:清澈的倒映。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幽人夜不眠”点明了题旨:诗人因思念友人而难以入眠。次句“月吐窗炯炯”,描绘了月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明亮而清冷的景象。第三句“起寻管城公”
【注释】玄洲:即嵩山,在河南登封县。十咏:指张贞居所附近的十个自然风景或古迹,这里指《菌山》,即《嵩山》。结苑:建宫。依菌山:《太平御览》卷八六一引《神异记》载:“晋穆帝升平元年(356),有道士王质入山采药,见童子戏于树颠,问之,曰:‘从我饮,可至百岁’。使试之,质得尽数,复问前事。童子笑云:‘待君先老,然后取之。’质归,年已百岁,质子才十岁,果与童子游。及长,学之终年不倦。” 焚香:烧香拜祭
这是《玄洲十咏》中的第九首诗,名为《玉像龛》。 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我有一个紫虚的雕像,是白玉雕琢而成。 - 把这个雕像献给华阳天,希望它能保佑我万年。 译文: 我有一座紫虚的雕像,它是用白玉雕刻而成的。我把这座雕像献给华阳天,希望它能够保佑我,让我能够长寿万年。 这首诗的关键词是“紫虚像”、“白玉雕琢成”和“万年”。其中“紫虚像”可能是一个神秘的、具有神秘色彩的雕像
注释: 此君有高节,不与草木同。 萧萧三两竿,自足来清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此君有高节,不与草木同”,赞美竹子的高尚节操。竹,自古以来被人们作为君子的化身,而竹的高洁、坚贞、虚心的品质又正是古人所推崇的品德;后两句“萧萧三两竿,自足来清风”,则写竹子的风姿。竹子挺拔苍劲,枝叶繁茂,风吹过来发出飒飒声响,使人感到清凉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