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
【注释】 钓台:位于浙江桐庐县西北的富春江边。 咄(duō)哉:赞叹之声,表示惊讶。 羊裘:指羊皮袍,泛指贫寒之服。 调:声调,这里指志趣。 【赏析】 天冠山是道教名山,在今浙江省桐庐县西北富春江畔。唐代诗人元稹曾作《天台秋夜闻钟》诗:“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塔中僧一室,花里道家桥。云自闲门过,风从暗井吹。秋山入远烧,明发望乡遥。”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写诗人在天台山中听到僧人敲钟的声音
诗句如下: 石壁何空洞,中有风泠然。 安知列御寇,不向此中仙。 注释:石头的洞穴多么宽广无垠啊,其中传来一阵清凉的声音。谁能想到列子御寇会在这洞里修炼成仙呢? 赏析: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在这首诗中,他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石壁的空旷与洞穴中的风声,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仙人境界的向往。同时,也借“列御寇”这一典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技巧的能力。这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诗歌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诗句;然后要反复咏叹诗歌的语言,体会其音韵和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唐”字,这里指唐代,即天冠山所在的时代背景。 “苍藓”,指青苔。 “老君碑”,指老子的石刻像,在鬼谷岩前。 【答案】 译文: 鬼谷岩前的石头上,唐代的字句显得特别奇妙。什么时候能够拂去青苔,细细观赏老君的石碑?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表达技巧分析诗歌的表达效果,注意要联系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要在读懂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所表现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并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赏析。 “雷公起卧龙”,意思是说雷公像卧龙一样雄踞在高高的山峰上,形容山势险峻
天冠山题咏二十二首 其十七 月岩 月岩如偃月,风泉洒晴雪。 仙境在人间,真成两奇绝。 【注释】: “月岩”即“月岩洞”。 “如偃月”是说月亮的形状酷似半月。 “风泉”指清凉的泉水。 “洒晴雪”指泉水像雪花一样洒落。 “仙境”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两奇绝”形容这处风景既神奇又绝妙。 【赏析】:“月岩如偃月”写月岩的外形,用一个“如”字点明。“风泉洒晴雪”写洞中泉水,以“洒”字写出泉之流泻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兹岭可逍遥,下可坐百人。 - 这岭可以让人逍遥自在,下面可以坐下百位客人。 岂徒木石居? - 难道只是像树木石头一样居住吗?。 真与猿鹤邻。 - 真的和猿猴、仙鹤为邻。 注释及译文 - 兹岭可逍遥:这里的“兹”指的是这个或这个地方,“岭”指的是山岭。整句意为这个地方可以使人感到自由自在,逍遥无拘。 - 下可坐百人:这里指山下可以容纳一百多人坐下休息。 -
【注释】 1.竹实凤:指仙鹤。凤,凤凰。 2.水清鱼自行:池水清澈,鱼儿自然游动。 3.着我草亭里:在草亭中。 4.危坐学长生:端坐在草亭里,学习长生之道。 5.天冠山:作者所居之地名。 6.二十二首:即《天冠山题咏二十二首》。 7.其十一:诗篇的序号是“其一”、“其二”等。 8.长生池:在天冠山。 9.竹实凤将至:以竹实为食的凤凰即将来临。 10.水清鱼自行:以清水为食的鱼自然自由地游泳。
【注释】 天冠山:在今安徽当涂。 凤山:指凤凰山(又名凤形山,在今安徽含山县东南)。 山鸡:即野鸡。 饮啄琪树:吃山中的花草,饮山泉之水。 琪树:美玉。 照影:照映在水中的影。 寒潭:清冷的深水潭。 翔集:飞翔聚集。 落花:飘落的花瓣。 闲:安闲,自在。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鸡生活的五言绝句。首句“山鸡爱羽毛”,点出所咏对象——山鸡。次句“饮啄琪树间”,描绘了山鸡的生活习性
【解析】 题咏,即题咏之诗。天冠山,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仙足岩,在天冠山中。据《太平寰宇记》载:“仙足岩有仙人迹。”故又名“仙人迹”。石屋,指洞。说与牧羊儿:告诉那个放羊儿。 【答案】 窈窕(幽深) 石屋(山洞), 中有仙人躅(zhú)。 说与牧羊儿, 慎勿伤吾足(告诫牧羊人不要踩坏我的脚步)
【注释】 天冠山:在安徽歙县。老人峰:在黄山南端,海拔1864米。稽首:叩头,拜见。南极:即“北辰”,北斗星之柄,古人认为北极星居其上。苍苍:高远、广大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乾隆年间游览黄山时所作。诗中赞美了老人峰巍峨壮丽的景色,以及山中云雾弥漫、变幻莫测的神奇景象。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