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石象老人,宛然如绘素。
稽首礼南极,苍苍在烟雾。
【注释】
天冠山:在安徽歙县。老人峰:在黄山南端,海拔1864米。稽首:叩头,拜见。南极:即“北辰”,北斗星之柄,古人认为北极星居其上。苍苍:高远、广大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乾隆年间游览黄山时所作。诗中赞美了老人峰巍峨壮丽的景色,以及山中云雾弥漫、变幻莫测的神奇景象。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有石象老人,宛然如绘素。
稽首礼南极,苍苍在烟雾。
【注释】
天冠山:在安徽歙县。老人峰:在黄山南端,海拔1864米。稽首:叩头,拜见。南极:即“北辰”,北斗星之柄,古人认为北极星居其上。苍苍:高远、广大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乾隆年间游览黄山时所作。诗中赞美了老人峰巍峨壮丽的景色,以及山中云雾弥漫、变幻莫测的神奇景象。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注释】渺渺:遥远的样子。烟波:指江湖水面的雾气和水波。盟鸥鹭:比喻与自然为友。五湖:泛指太湖一带。王侯:指权贵。管甚:何必。 【赏析】这是一首写渔父生活态度的诗,诗人以清高淡泊的情趣来描绘渔父的形象(“渔父词二首”是一组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 诗的开头两句,用简洁的文字勾画出一幅渔人驾着小舟,在茫茫烟波中悠然自得地飘流的画面。“渺渺”,写出了水天相接、一望无际的辽阔景象;“烟波”
【解析】 此诗是写杭州的灵隐寺山门,“灵隐”“龙涧”指山门。前联描写灵岩寺一带的自然风光。后联写山门外的湖上月色。 译文: 龙涧回风,山谷中松涛声连着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树的影子映在湖面上。 赏析: 灵隐寺是杭州最古老的寺院,位于飞来峰下、北高峰西侧,始建于东晋。该寺历史悠久,历代高僧辈出,有“东南佛国”之美誉。诗人登临灵隐寺,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副对联。“灵隐”,点题,表明了诗人登临的目的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美景和放鹤的宁静意境。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题孤山放鹤图 其一": 这是诗的题目,指的是诗人创作的《孤山放鹤图》的第一幅画。 2. "西湖清且涟漪,扁舟时荡晴晖。": 描述了西湖的美丽景象。“清且涟漪”意味着湖水清澈透明,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扁舟时荡晴晖”则描绘了小船在阳光照耀下轻轻摇曳的景象。 3. "处处青山独往,翩翩白鹤迎归。":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神宗元豐元年(西元一零七八年)二月十二日在徐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内容描写了作者与友人欢聚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满捧金卮低唱词 - “满捧金卮”:意思是捧着满满的一杯酒(卮),这里的“卮”指的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 “低唱词”:低声吟唱着诗词。 第二句:尊前再拜索新诗 - “尊前”:指酒席前的酒杯。 - “再拜”:再次下拜,表示尊敬。 -
浪淘沙令 今古几齐州,华屋山丘。 杖藜徐步立芳洲,无主桃花开又落,空使人愁。 波上往来舟,万事悠悠。 春风曾见昔人游,只有石桥桥下水,依旧东流。 赏析 这首词作于南唐后主李煜被囚汴京期间,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在失去故国后的孤独与哀愁。词中的“帘外雨潺潺”不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意解读 首句“今古几齐州”
【译文】: 潮汐的起伏何时能停息。送别的人已衰老。 消沉的心情是无穷无尽的。都在长空、淡淡鸟儿飞中。 海门几处绿青山很矮小。望极烟波渺渺。 何时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东方日出时。 【注释】: 1.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春如锦”、“一斛珠”等。 2. 浙江舟中作:在浙江江面上作的一首词。 3. 潮生潮落何时了:潮水涨起又退下,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潮生潮落,指潮汐涨落。 4. 断送行人老
虞美人 池塘处处生春草。芳思纷缭绕。 醉中时作短歌行。无奈夕阳、偏旁小窗明。 故园荒径迷行迹。只有山仍碧。 及今作乐送春归。莫待春归、去后始知非。 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秋蕊香”、“南乡子”等。 池塘处处生春草:春天的池塘里到处都是新生的绿草。 芳思纷缭绕:心中充满了对春天的喜爱和思念。 醉中时作短歌行:在醉酒的状态下吟唱着短歌。 无奈夕阳、偏旁小窗明:但可惜的是
注释: 1. 东吴震泽州:东吴,指的是古代的吴国,震泽州,是现在的苏州。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住在东吴的震泽州。 2. 烟波日日钓鱼舟:烟波,指的是烟雾弥漫的水波,日日,表示每一天,钓鱼舟,是指渔船。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在烟雾弥漫的水波中每天都要坐渔船去钓鱼。 3. 山似翠,酒如油:山似翠,是指山的颜色像翠绿色,酒如油,是指酒的颜色像油一样亮。这句诗的意思是山上的颜色像翠绿色,酒的颜色像油一样亮。 4.
注释: 1. 昔年曾到孤山,苍藤古木高寒。 2. 想见先生风致,画图留与人看。 译文: 曾经来到过孤山,看到苍老的树木和藤蔓,它们高大而寒冷。 想象着先生的风度,他的画作让人欣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观察画面中的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情感。首句“昔年曾到孤山”,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到过孤山的经历,孤山上有苍老的树木和藤蔓,给人一种高大而寒冷的感觉。次句“苍藤古木高寒”
注释: 春风:春天的风。阆苑:指仙境。三千客:形容客人很多,有三千人之多。 明月:明亮的月光。扬州第一楼:指扬州城楼上的观景楼。 赏析: 这首春联以春风、明月为背景,赞美了扬州城的景色。上联“春风阆苑三千客”,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在阆苑(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所)中,有三千个客人正在欣赏春天的气息。下联“明月扬州第一楼”,则描绘了扬州城的美景:在明月之下,有一座观景楼,是扬州城中最美丽的建筑
注释:仙人并不是痴人,山中仍然在读书。唉我学识贫乏很久了,听到这里一声长叹。 赏析:《学堂岩》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五律诗作。诗中通过写“天冠山”和“学堂岩”,表现了文人对山水的喜爱和对学问的追求。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深远高远,耐人寻味
注释: 臣灵长亘天,何时化为石。臣灵:指臣子的灵魂。长亘天:永恒地高悬在天上。化:变化、变成。 特立千万年,终古无人识。特立:独立存在的意思。千万年:形容时间非常久远。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于自己灵魂的反思和对历史长河中无名英雄的赞美。诗人用“臣灵长亘天”表达了自己的忠诚与坚守,而“何时化为石”则表达了对历史的无情以及对于永恒的追求。最后一句“特立千万年,终古无人识”更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坚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表达技巧分析诗歌的表达效果,注意要联系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要在读懂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所表现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并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赏析。 “雷公起卧龙”,意思是说雷公像卧龙一样雄踞在高高的山峰上,形容山势险峻
天冠山题咏二十二首 其十七 月岩 月岩如偃月,风泉洒晴雪。 仙境在人间,真成两奇绝。 【注释】: “月岩”即“月岩洞”。 “如偃月”是说月亮的形状酷似半月。 “风泉”指清凉的泉水。 “洒晴雪”指泉水像雪花一样洒落。 “仙境”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两奇绝”形容这处风景既神奇又绝妙。 【赏析】:“月岩如偃月”写月岩的外形,用一个“如”字点明。“风泉洒晴雪”写洞中泉水,以“洒”字写出泉之流泻
【注释】 天冠山:在今安徽当涂。 凤山:指凤凰山(又名凤形山,在今安徽含山县东南)。 山鸡:即野鸡。 饮啄琪树:吃山中的花草,饮山泉之水。 琪树:美玉。 照影:照映在水中的影。 寒潭:清冷的深水潭。 翔集:飞翔聚集。 落花:飘落的花瓣。 闲:安闲,自在。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鸡生活的五言绝句。首句“山鸡爱羽毛”,点出所咏对象——山鸡。次句“饮啄琪树间”,描绘了山鸡的生活习性
【解析】 题咏,即题咏之诗。天冠山,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仙足岩,在天冠山中。据《太平寰宇记》载:“仙足岩有仙人迹。”故又名“仙人迹”。石屋,指洞。说与牧羊儿:告诉那个放羊儿。 【答案】 窈窕(幽深) 石屋(山洞), 中有仙人躅(zhú)。 说与牧羊儿, 慎勿伤吾足(告诫牧羊人不要踩坏我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