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捧金卮低唱词。
尊前再拜索新诗。
老夫惭愧鬓成丝。
罗袖染将修竹翠,粉香吹上小梅枝。
相逢不似少年时。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神宗元豐元年(西元一零七八年)二月十二日在徐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内容描写了作者与友人欢聚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满捧金卮低唱词
- “满捧金卮”:意思是捧着满满的一杯酒(卮),这里的“卮”指的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 “低唱词”:低声吟唱着诗词。
第二句:尊前再拜索新诗
- “尊前”:指酒席前的酒杯。
- “再拜”:再次下拜,表示尊敬。
- “索新诗”:请求写新的诗歌。
第三句:老夫惭愧鬓成丝
- “老夫”:自称,表明自己的年纪。
- “惭愧”:感到不好意思,有愧于心。
- “鬓成丝”:形容头发已白如丝,这里用来形容年老。
第四句:罗袖染将修竹翠
- “罗袖”:袖子,代指人的身体部位。
- “修竹翠”:修长的竹子绿色鲜嫩。
- 这句诗描绘了女子衣袖被竹子的翠绿颜色染过。
第五句:粉香吹上小梅枝
- “粉香”:指女子身上散发出的香气。
- “小梅枝”:梅花树枝条。
- 这句话描绘了女子的香气吹到了梅花的枝条上。
第六句:相逢不似少年时
- “相逢”:遇见朋友。
- “少年时”:年轻的时候。
- 通过对比年轻时和现在的年龄,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觉。
译文:
我捧起满杯的美酒,低声吟唱着我的词作。
在酒前再次拜谢,希望能得到一首新的诗篇。
我自感惭愧,因为岁月催人变白的头发已经像细丝一样。
她那柔美的手臂上,被绿色的竹子染成了淡淡的色彩。
她散发的香味飘散到了我手中的小梅枝上。
当我们相遇时,发现我们不再像年少时的那般亲密无间。
赏析:
苏轼的这首《浣溪沙》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挚的情感。全诗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描绘了与朋友相聚的场景,以及岁月带给人的感慨。通过对细节的描绘,诗人不仅表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也展示了他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苏轼作品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