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
注释: 𥜿𥜿赞:怪兽。 𥜿𥜿:兽名,一种野兽。 披发操竹:披散头发拿着竹子。 获人则笑:捉住人就笑。 唇盖其目:用嘴遮住自己的眼睛。 终亦号咷:最后还是痛哭流涕。 反为我戮:反而被我杀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对怪兽的描述,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和残忍。诗人通过对怪兽的描绘,表达了对人性的失望和对道德沦丧的批判。 首句“𥜿𥜿赞”,直接以动物“𥜿𥜿”作为主角,将其描绘成一种凶猛、残忍的动物
诗句释义及赏析 萤火赞 熠耀宵行,虫之微么。 出自腐草,烟若散漂。 物之相喣,孰知其陶。 逐句解读与注释: - 熠耀宵行,虫之微么:“熠耀”,这里指的是萤火虫发出的微弱光芒在夜晚闪烁。“宵行”即夜间的行走,表达了萤火虫在夜晚活动的特性。“虫之微么”意味着萤火虫虽然微小却能发出如此明亮的光芒,这里的“微么”强调了其细微之处的发光能力。 - 出自腐草,烟若散漂
【释义】 尺蠖:一种虫,形状像曲尺,故名。比喻有贵贱、尊卑之分的事物,也有可贵、珍贵之处。尺蠖(chè huò)体屈伸的虫子。龙蛇:传说中能飞天或潜渊的神兽。比喻才能高强的人。 【赏析】 尺蠖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它的形状像曲尺,所以叫做“尺蠖”。这种虫子在古代被认为是有贵贱和尊卑之分的动物,因此也被称为“贵有可贱,贱有可珍”。 尺蠖也有其可贵之处。它的体形弯曲,能够伸缩自如
【注释】:1.寻灵娥:寻月,即登月。2.眇然:形容嫦娥的神态。3.奔月:飞向月亮。 【赏析】:《古朗月行》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写诗人对月亮的向往和追求,以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故事为背景,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寂寞失意的思想感情。 诗中“翩翩”二字写出了月宫里嫦娥轻盈飘逸的形象;“眇然”则表现了嫦娥神采飞扬、气宇轩昂的样子;“上奔月”三字,生动地描绘出嫦娥奔月时轻捷矫健的姿态
【注释】禺:传说中的水神名。 强:强大。 乘龙践蛇,凌云附翼:乘着龙,踏着蛇,凌驾于云,翱翔于天际。 冥:玄冥,天帝的代称。 北极:即北辰,指北极星。 【赏析】这是一首咏水神禺彊的诗。诗人以生动的形象,描述了禺彊的威猛神奇。全诗用“乘”“践”等动词表现了它的威武;而“凌”“附”则显示了它的神奇。最后两句写其居处,点明其为北方主宰之神。全诗语言凝练,想象丰富,形象鲜明
注释翻译: 得到满足的是兰花和荪草,忘掉忧愁的只是艾蒿。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居生活的诗。首句“得意在兰荪”,意谓得志时如在兰荪之上一样高洁。第二句“忘怀寄萧艾”,意谓不思进取时如在艾蒿之下一样卑微。全诗表现诗人既自命清高,又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答王门子诗 芊芊玉英,济美琼林。 靡靡王生,实迈俊心。 藻艳三秀,响谐韶音。 映彩春兰,擢蕊秋岑。(一章) 我虽同薄,及尔异颖。 翘不冠丛,荣不熙町。 因夷杖平,藉澄任静。 思乐逸惊,翻飞云岭。(二章) 畴昔之乖,永言莫见。 之子于罹,再离沦湮。 苕不凋翠,柯不易茜。 染霜滋芬,在陶弥练。(三章) 诗亦有言,兄弟无远。 矧我暨尔,姻媾缱绻。 猗人其来,青阳载婉。 言归于好,如彼琴管。(四章)
【诗句释义】 蟨与駏虚,乍兔乍鼠。 蟨和駏虚,像兔子和老鼠那样奔跑跳跃。 长短相济,彼我俱举。 长与短线互补,彼此互相支持。 有若自然,同心共膂。 就像大自然的法则一样自然和谐,大家心志相通。 【译文】 在草原上,小动物们像兔子和老鼠那样蹦跳着,它们的奔跑和跳跃形成了一种自然的韵律。它们或长或短,但彼此相互支持,共同进退。它们遵循着自然界的规律,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和谐共生。这种自然的状态
注释: 比目鱼:一种鱼类,身体左右相连,形如连体人。 比目之鳞,别号王馀:指这种鱼类的鳞片上长有两块。 虽有二片,实则一鱼:虽然有两个鳞片,但实际上是一条鱼。 协不能密,离不为疏:紧密地在一起,就不成其为鱼;而分开了,就各自自由地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比目鱼”作为题目,描绘了这种独特生物的形态和特点。诗人通过对比目鱼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的美妙与奇特。同时
螳螂赞 螳螂,一种昆虫,翅膀展开时有如飞舞的蝴蝶,其体态优美。 挥斧奋臂,表现出螳螂捕食猎物时的凶猛姿态。 当辙不回,勾践在战争中选择避开敌人,以避免被对方利用。 形容了勇士在战斗中英勇献身的悲壮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