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绍昙
诗句释义 1 小白山头花弄影:小白山在杭州,其上多有花卉。"花弄影"形容花朵随风摇曳,影子随着花瓣的移动而变化,形象生动。 2. 潮音洞口浪翻空:潮音寺位于杭州,寺庙前有一口名为“潮音”的钟,每当潮涨时,波涛拍打岩石,发出巨大的响声,如同雷鸣。 3. 圆通门启无人入:圆通寺位于杭州西湖边,寺内有一座著名的塔——宝光塔。传说这座塔内藏有无数珍宝,故常有僧人前来寻找。然而,由于宝光塔高耸入云
【注释】 青莲花:即“莲花”。青莲,指青色的莲花;半敷,一半开放。 危坐:端坐着。危是高的意思。 手轮珠:佛教语,意指手执如意珠,用以表示佛性、佛智、佛心。 普门真境:普门,大慈同悲之意;真境,真实境界。 难描邈:难以描绘。邈,遥远。 刚入画图:刚刚被画进画里。 【赏析】 《观音大士赞》是一首颂扬观音大士的作品。此诗以生动的笔墨,形象地刻画了观音大士的慈悲为怀和庄严神圣的形象
辛州飏下两肩樵,又被黄梅石坠腰。 虽得栽松衣钵在,暗思追逐几魂销。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辛州飏下两肩樵: - 辛州:地名,位于中国江西省。 - 飏:一种古代的运输方式,类似今天的拖车。 - 两肩樵:形容辛州的地理位置,两肩扛起生活重担。 2. 又被黄梅石坠腰: - 黄梅:中国湖北省的一个县。 - 石坠腰:形容当地地理环境险峻,如同石头压在腰间。 3. 虽得栽松衣钵在: - 虽得
【注释】 达磨:指达摩,佛教禅宗二祖。圣谛义:指禅定中的三圣谛,即苦、集(烦恼)、灭(涅槃)。 清波路:指江上水波。想应难:想渡过江去。 九年:达摩在少林寺中修行了九年。拙:愚钝,不聪明,此处指修行不得法。被:遭受。神光:禅宗大师慧可,达摩的弟子,因受衣钵而名。眼:看待。冷看:冷漠地看待。 【赏析】 这首诗是说达摩禅师对禅定三圣谛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层次,他以为只要自己能静坐不动
【注释】 越样:越州。小白花岩:即白云寺,在浙江绍兴。禹门:指会稽山的南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鱼妇观音”的赞美。鱼妇观音是观音菩萨的化身。诗中通过写鱼妇的形象、动作和神态,赞美了鱼妇观音的慈悲为怀、济世救苦、普度众生的崇高品格。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把鱼妇观音的功德表现得更加突出。 第一句说:“不归小白花岩住,越样梳妆诳世人”。鱼妇观音常在白云寺里,她在那里梳妆打扮,装模作样地给人们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理解诗句含意及鉴赏古代诗词综合能力。赏析句子,需要对全诗有整体的把握,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作出分析。“赤脚走红尘”,赤脚,形容不修边幅。走红尘,指世俗生活。这两句诗意思是说自己赤脚行走于世间的红尘之中。道是真弥勒,这里指佛经所说弥勒佛将降生人间普度众生之说。后两句是说自己虽然做了弥勒佛的信徒,可还是不能被人理解。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既然被人们所认识
注释:柳树的烟霭缭绕,江水波光粼粼,身体已经脱离了尘世的束缚,但仍然沾有尘土。 被搅动得浑身泥泞,就像小孩子的戏剧一样,让人相信这是真的。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景画面,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了诗人对人生、世态炎凉的深刻感悟。首句“柳烟羃羃浪粼粼”,以柳烟为背景,描绘了江水的波光粼粼,仿佛被染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第二句“脱体无依尚染尘”,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的无奈和感慨
这首诗是一首谜语诗,谜语的内容是关于“待月赞”的最后两句。根据谜语的描述,我们需要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并找出与之对应的译文。同时,在赏析部分,我们还需要对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进行深入的探讨。 第一句:“末后句,忒分晓。” 这里的“末后句”指的是谜语诗的最后两句。“忒分晓”的意思是非常明显,很容易区分出来。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谜语诗的最后一句是最显而易见的部分。 第二句:“眼无筋,觑不破。”
臭布囊,有甚底。 臭布囊:形容布袋很脏。 才倚靠,便瞌睡:刚一靠着就睡着了。 不知何日下生,屈数尚馀一指。 不知什么时候才能长出新芽来,还有一指那么长。 浣盆浣盆,我识得你:我知道这个袋子是用什么洗的,它是由旧布头搓成。 赏析: 此诗以“布袋赞”开篇,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布袋这一日常物品的观察和感慨。首句“臭布囊,有甚底”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布袋的本质——又脏又臭
满地埃尘弗扫除,无端商校泼文书。 释义:地上的尘土不去清扫,商人学校里乱写一通文书。 灼然拄杖能行令,不到丰干放过渠。 释义:拿着木棒的拄杖就能发号施令,没有丰干的宽容就不会放任这些事。 注释:天台三圣,即晋代僧人慧理(325—413),字安期。他与陶渊明、孟浩然等为同时代人,被尊称为“三高士”。此诗当是作者以慧理自喻。 赏析:这首诗是说,满地的尘土不去扫除,商人的学校乱写一通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