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绍昙
【注释】布袋:佛教语,指佛的法身。肩驮:扛负。冷笑:讥笑、嘲笑的样子。恶毒:形容人性情刻薄。重重败缺:形容事物破败不堪,无法掩盖。犹自回头望阿谁:犹自回头看着什么。 赏析: 《布袋赞》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以幽默诙谐的手法,对布袋和尚的形象和行为进行了夸张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洒脱自在的人生态度。 首句“布袋肩驮冷笑时”,形象地描绘出布袋和尚肩挑布袋,脸上挂着冷笑的场景。布袋和尚的形象
诗句释义 1 拾得磨墨赞:这句诗描述了一个人(可能是诗人)正在磨墨,并赞美这个过程。 2. 可怜拾得:这里的“拾得”可能指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或意外的发现。 3. 侧望徒劳:字面意思是从侧面看过去是徒劳无功的,这里表达了一种徒劳的情感,可能是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或结果。 4. 墨有消时恨不消: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尽管墨已经消失了,但心中对某事或某人的怨恨仍然存在,无法消除。 译文
注释: 1. 朝阳赞:指赞美太阳的诗。 2. 其二:是这首诗的第二部分。 3. 拶(zā)得:形容紧紧抓住的意思。 4. 当阳:阳光照到的地方,这里指日出之地。 5. 线路通:指道路畅通无阻。 6. 大千:指广阔的天地或宇宙,这里指整个世界。 7. 捏聚:聚集、汇集。 8. 针锋:比喻尖锐的事物或观点。 9. 不堪提掇:无法提起或搬动。 10. 破绽全无:比喻完全没有破绽或漏洞。 赏析:
注释:人们没有害虎的心,老虎没有伤人的意思。我们互不干涉,为什么还要去睡觉呢。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人与虎的关系,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诗中“人无害虎心,虎无伤人意”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没有人为的冲突和伤害。而“彼此不关防,何妨打觉睡”则表达了人们应该放下戒备,安心睡觉,享受生活。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体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内容,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感情。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诗的内容、诗句的手法及效果等角度具体分析。此题中,“出山相赞”的意思是:我走出山来,要为朝廷效力。这一句是说作者在出山之前,对朝廷的一片忠心。“半夜逾城”意思是:夜半时分,冒着风险翻越城墙进入城中。这句写诗人出山的决心之大。“六年栖雪”意思是:六年时间都在山上居住
注释: - 朝阳赞其一:赞美日出的景象。 - 破襕衫,闲抖擞:形容人穿着破旧的衣服,却仍然精神饱满,充满活力。 - 穴鼻针,穿不透:比喻困难重重,难以突破。 - 穿得透,日出扶桑,朝朝如旧:比喻困难被克服,一切重新开始。 - 无丝线,拽不断:比喻关系紧密,无法分离。 - 尽力提撕,日势稍晚,驴年成片段:比喻经过努力后,事情有了新的进展,但还不能完全成功。 赏析:
注释: 待月赞 其二:等待月亮的赞美,是第二首。末后句,如何举。眨眼之间,月亮圆了照在门上。不知月亮落在哪里。 眨得眼来:眨眼之间。 月圆当户:月光照着门户。 何曾知落处:又怎能知道月亮落到何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喜爱之情。诗中描述了诗人在等待月亮的过程中,看到了月亮圆了照在门前的情景,但不知道月亮究竟落在哪里。这种对月亮的好奇和追求,使得诗歌充满了神秘和诗意。同时
【注释】 1)赞: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于称颂。 2)其三:指布袋和尚的三首诗之一。 3)走长汀:形容走路走得很快。 4)败阙:指失败、失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写布袋和尚的形象,表达了对这位高僧的崇敬之情。 “杖挑布袋,冷笑訚訚”描绘了布袋和尚的形象,他手持布袋,面带微笑,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这里的“冷笑訚訚”既表现了他的幽默感,又体现了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肚皮无窖
横挑布袋压乌藤,笑里藏刀极可憎。 铁奉化人浑是铁,如何容得这般僧。 注释:布袋和尚的横挑布袋(即布袋),压在乌藤树上,他的笑容里藏着刀子,极为可恶。铁奉化人全是铁打而成,怎么能容得下这样的僧人呢? 赏析:布袋和尚的横挑布袋,压在乌藤树上,他的笑容里藏着刀子,极为可恶。这两句诗描绘了布袋和尚的横挑布袋的形象,形象地展现了他的邪恶本性。铁奉化人全是铁打而成,怎么能容得下这样的僧人呢
注释: 破故纸堆钻不透:指学问深,无法理解。 可怜业识日茫茫:指读书人整天只知道埋头苦读,却不明白其中的真正含义。 末梢一段无分晓:指书中的最后一部分难以理解。 犹待虾蟆口放光:比喻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明白其中的真谛。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以“破故纸堆钻不透”起兴,表达了对那些整天只知道埋头苦读而不知真正含义的人的不满和批评。接着,用“可怜业识日茫茫”进一步强调了这一观点。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