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
【注释】 紫微观:道教名山,在浙江天台县西南。道观。不值:未遇到。鹤:鹤是道士的坐骑。雀舌茶:一种名贵的茶叶。客:客人,指作者自己。 【赏析】 此诗为作者访友时所作,写于公元926年(唐昭宗大顺二年)。诗人去访紫微观道士,却未遇,只好到山上赏雪、寻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紫微观主人的仰慕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思想。 “道人已跨龙潭鹤,童子能煎雀舌茶”。首句描写的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注释】: ①镇阳:古县名,唐时为南诏所辖。柳溪道院:在今云南大理附近。②城外青溪出洞门:指城外的溪流从山中流出。③归去:回家去了。④曛:日落时的天色。⑤柳花:柳絮。⑥隔水遥看:隔着溪水看。⑦白云:指远处的白云。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家乡的眷念之情。首句“城外青溪出洞门”,写出了家乡的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第二句“道人归去日长曛”,写出了诗人的心情。第三句“柳花满地无人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名为“上京即事”之九。诗中描述了一位王孙(贵族子弟)在上京猎沙场的情景。以下是逐句释义及关键词注释: 第一句:“紫塞风高弓力强” - 紫塞:指边塞地区,因地处边疆而多有紫色的植被。 - 风高:形容天气晴朗,风很大。 - 弓力强:意味着弓箭拉得非常有力,箭矢射得远。 第二句:“王孙走马猎沙场” - 王孙:贵族子弟的自称。 - 走马:骑马奔跑。 - 猎沙场
注释:登上众妙堂,题商学士画雨霁归舟图 在大茅峰顶看到太阳升起,烟树云林中的宿雾已经散去。 万里江水澄澈如白练,从天际可以看见归家的船只。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画卷。首句“大茅峰顶见日出,烟树云林宿雨收”,展现了大茅峰顶清晨日出的壮丽景色和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第二句“万里澄江净如练,却从天际识归舟”,则通过描绘万里江水的澄澈明亮和归家船只的出现
【注释】 1. 再过(第二次经过)梁山泊:诗人在离开后再次路过梁山泊。观志能:即《观潮》诗,作者自题。 2. 故人:旧友。同出不同归:指两位友人虽出自同一处所,但最终归宿各异。 3. 云水微茫:形容山景迷蒙不清,如云如雾。入梦思:进入梦中,思念不已。 4. 芦叶:指芦苇的叶子,此处泛指江边的芦苇丛。 5. 满湖风雨似来时:指诗人在湖上观赏到的风雨景象与当时的情景非常相似。 【赏析】
五更寒风袭袭袭紫毛衫,睡起东窗酒还浓。 门外日高晴不得,满城露水像江南。 注释:紫毛衫:一种用紫色丝帛制成的衣服。五更:指深夜。寒袭:寒冷袭来。紫毛衫:用紫色丝帛制成的衣服。东窗:东方的窗户,这里指诗人自己的书房。酒:指酒壶中的美酒。尚:仍然。门外:指诗人居住的地方外面。日高:太阳很高。晴不得:阳光无法普照。满城:整个城市。湿露:湿漉漉的露水。似江南:像江南那样。赏析
再过梁山泊有怀观志能 其二 灯火官船夜睡迟,满湖风露袭人衣。 无端惊起沙头雁,明月芦花各自飞。 注释:官船在夜里行驶,灯火通明,人们休息的很晚,但船上的人却不得不被风吹着,带着露水的衣服冷得让人难以忍受。突然之间,一只大雁从湖边的芦苇丛中飞起来,月光下芦苇和芦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在为这只飞翔的大雁祝福。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有动感的画面。诗人以“灯火官船夜行迟”开篇
注释:茅山道士来访我,手中抱着一张七弦琴。我原以为月色明亮时弹一曲,桐花已经落尽,早晨的风也变得凉爽。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茅山道士来访的诗。首句写茅山道士来访,他手持一把七弦琴。次句写诗人与茅山道士相会的情景。诗人以为月明之夜,二人将弹一曲优美的曲子。最后两句写当时桐花已落,晓风凉爽,暗示出时间已经不早了。全诗语言朴素自然,表达了诗人对茅山道士的欢迎之情及与朋友相聚时的愉悦心情
【注释】 西湖:指杭州西湖。 西畔:湖的一边。 三天竺:指灵隐寺,在钱塘西湖之滨。 古木苍藤望欲迷:远处有参天的古树和青藤,望去令人眼花缭乱,仿佛要迷路了。 遥忆:遥想,回忆。 道人:和尚或道士。 禅榻:佛教语,指僧人坐的垫子。禅榻夜:夜晚打坐修行。 月高霜落听猿啼:月亮高挂,霜降时节,猿猴在树上啼叫。 【赏析】 《送镜中圆上人游钱塘》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此诗写送友人游钱塘
【注解】 赞善庵:官名,唐代设于宫中。后泛指宫内的修文馆。 萧萧:风声。 乱:纷乱、错杂。 山风:《诗经·小雅》云:“春日迟迟,采繁祁祁;阴风习习,和气如兰。”这里指秋风。 满窗云:形容风势之强,好像满窗户都是云一样。 赏析: 《过赞善庵》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赞善庵,看到夕阳欲下,行人稀少,落叶纷飞,秋色满目,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整首诗句语简意深,意境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