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卷
诗词原文: 君到云间日,应分二陆名。 县图山色少,井味海潮并。 剡局三年印,春风半月程。 野人因买鹤,曾向此中行。 注释: - 在您到达云间的那一天,您的名字应该与两位古代文人并列而闻名。 - 县城的地图上可以看到山色较少,而井的味道和海潮的味道却可以并存。 - 薛子舒将在这里工作三年,并且他的名声将在春天被提升。 - 这里的野人们会因为购买鹤而被吸引,他们曾在这个地方生活过。 赏析:
【注释】 1. 赵嗣勋:作者的友人。 2. 吴中:今苏州一带地方。 3. 一片太湖色:形容太湖水波荡漾,色彩斑斓。 4. 藕塘南北棹:指在湖中划船的情景。 5. 芦港去来鸿:指雁群在芦苇丛中的来回飞翔。 6. 入幕多僚属,惟君事不同:意思是说进入幕府后有许多同僚,而您处理事务的方式与众不同。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图。首联“休思孤屿峰,且往看吴中”
寄远人 秋气日凄清,秋衣纫未成。 在家犹不乐,行路若为情。 几处好山色,暮天群雁声。 分明相忆梦,夜夜出江城。 注释: - 秋气日凄清:秋日的天气显得十分凄凉。 - 秋衣纫未成:秋天的衣服还没有缝制完成。 - 在家犹不乐:即使在家中也感到不快。 - 行路若为情:在外行走时,心中充满了情感。 - 几处好山色:在何处能看到美丽的山景。 - 暮天群雁声:傍晚时分,天空中传来了群雁的声音。 -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寥寥钟磬音,永日在空林。” 1. 注释: 寥寥(稀疏) - 形容声音稀疏。 2. 译文: 稀疏的钟磬声悠扬回荡,我整日独坐在空旷的林间。 3.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钟磬声是古代寺庙中常用的乐器,这里用来形容时间仿佛在林中的静谧中流逝。"寥寥"一词增强了环境的空旷感,而"永日"则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停留在这个环境中,享受着这份宁静。 第二句
【注释】: 1. 非惟篇翰奇:《新唐书。艺文志》记载,王维的《送秘书监李少监赴真腊国诗》中曾说:“非唯篇翰之奇,吏道尤深。”这里借用这一典故。句中的“奇”字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作者诗文辞藻华美;二是说作者为官清廉,不贪钱财。 2. 吏道:《论语·卫灵公》:“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温良恭俭让。’”这里借指为官之道。
【注】三州:指吴、越(今苏州市和绍兴市一带)、荆、湘(今湖南)四地。 【赏析】 此诗是诗人过太湖时,有感于当地渔民为纪念亡国之恨而唱《渔家傲·洞庭西山一片石》的诗句,因而写下了这首七绝。全诗以“过”字贯串全篇,首句写太湖横跨三州之地,次句写当年僧徒游湖时说,今日我自经行此地;第三句点出“亡国”之恨,第四句劝诫渔人不要再唱那首哀怨的《渔家傲》,最后两句描绘太湖的美景
【注释】 已知:知道。 超众相:超过一般人的相貌。 假质:假相,比喻虚伪的外貌。 任:听任,放任。 房是他僧住:僧人住的房屋。 门无旧客来:没有人来访。 冰乾半池水:冰雪融化后的池塘。 花落一根梅:梅花凋谢后剩下的枝干。 犹是疑行脚:还是怀疑自己的脚没有走完。 何年见却回: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这里。 【赏析】 此诗为五绝,写于诗人晚年。首联说“知人”,次联说自己,三联写所见之景,末联写自己对人生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赋得拙疏性,合令纵迹赊。 译文: 我的诗才拙劣而疏漏,却让我可以自由自在地游荡。 注释: "拙"表示才能不足或不熟练,"疏漏"指作品中的瑕疵或遗漏。"纵迹赊"意味着放荡不羁、无拘无束。 2. 相亲惟野客,所论是诗家。 译文: 我亲近的是那些像野人一样的友人,讨论的都是诗歌方面的专家。 注释: "野客"可能指的是隐居山林或者不追求功名的人
寄赵灵秀 千山落叶深,高树不藏禽。 游子在何处,故人劳此心。 闲灯妨远梦,寒雨乱愁吟。 僧奭曾相约,花时共一寻。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翁卷的《寄赵灵秀》,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秋日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诗以落叶和高树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画面。 首句“千山落叶深,高树不藏禽。”用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笔触刻画了秋天的景色。千山之上,落叶纷飞,深林之中,鸟儿归巢
晚秋送徐玑赴龙溪丞因过泉南旧里卷中风雅句,名匠亦难如。 远邑亲微禄,他乡过旧庐。 程途多见菊,行李半担书。 未信文明代,无人荐子虚。 注释: 卷中风雅句,名匠亦难如。 卷中指的是诗集中,风雅是指诗歌的韵味和风格。名匠也是指有名的诗人。这句诗意思是说,即使是最好的诗人,也不能写得出这样的诗句。 远邑亲微禄,他乡过旧庐。 远邑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亲微禄是指微薄的俸禄,他乡过旧庐是指离开故乡到他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