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如兰
清代诗人苏如兰,别号梦香,是福建德化双翰人,生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苏如兰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家传翰墨香,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她在6岁时与兄长苏履吉一起上学,对所学文章诗词过目成诵。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她从小培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才能。她的聪慧好学和才思过人也为她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清代苏如兰《望夜观月》释义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深闺中女子观月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第一句:“人言三五月常圆,谁处深闺独稳眠?”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女子在深闺中的孤独和无助的感受。人们常说月亮会在三五月时圆,但在女子的深闺中,却只有自己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无法享受到这种美好的时光。 第二句:“错认晓妆光对镜,那堪夜坐冷侵毡!” 这句诗描绘了女子在夜晚观月时,由于月光的寒冷和黑暗,让她感到难以忍受
清代苏如兰《孟春花园即事》释义
注释:独自坐着觉得很无聊,在花园里悠闲地漫步。桃花李花开放,我打算为它们写一篇新春赋。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孟春园中即兴之作。首句点题,说明自己独自坐在花园中觉得无聊。次句描绘了诗人在花园中散步的情景,表现了作者闲散的心情。第三句则写出了作者看到花开满园,心中涌起的喜悦之情。最后两句则是对这种喜悦的直接表达,即打算为春天里的桃花和李花写下一篇新春赋,以此来赞美春天的美丽和生机。整首诗语言流畅
孟春花园即事
独坐觉无聊,花园闲骋步。 会开桃李芳,为拟新春赋。
望夜观月
人言三五月常圆,谁处深闺独稳眠? 错认晓妆光对镜,那堪夜坐冷侵毡! 多情本是晶莹极,静境真疑绰约偏; 宫里妲娥未相识,更阑仍自倚窗前。 双亲盼望早成名,催上鳌峰恨去程; 谬列雁行渐尔妹,渐舒骥足是吾兄。 风尘自昔多甘苦,云树于兹倍秀荣; 只恐归来难聚首,病中强起送文旌
苏如兰
清代诗人苏如兰,别号梦香,是福建德化双翰人,生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苏如兰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家传翰墨香,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她在6岁时与兄长苏履吉一起上学,对所学文章诗词过目成诵。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她从小培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才能。她的聪慧好学和才思过人也为她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