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昀
【注释】 界破:界限被冲破,指疆土被收复。 温暾:温和的水流。 沂:山名,在今山东临沂县。风沂兴:有游山玩水之意。 帷亭:帐篷式的亭台建筑。 【赏析】 此诗作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当时清政府平定大小金川叛乱,新疆地区已基本平定,诗人以乌鲁木齐为题,写了一组七绝组诗,即《乌鲁木齐杂诗》。 “界破山光一片青,温暾流水碧泠泠”,这是第一句,描绘了乌鲁木齐一带的山川风光。这里的“界破”
【注释】: 万家烟火暖云蒸,销尽天山太古冰。 ——万家烟火,指乌鲁木齐城里的人家,炊烟袅袅升起,给寒冷的天山带来了温暖的气息。销尽,消散。 天山,即天山山脉。太古,古代。 腊雪清晨题牍背,红丝砚水不曾凝。 ——腊雪,指冬天的雪。题牍背,在书信或文件上书写。红丝砚水,指用红色的丝线系着的砚台。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乌鲁木齐城里的人家生活得多么幸福美满,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安逸舒适
山包围着芳草翠烟平,遥迢新城接旧城。 行走到丛祠歌舞的榭廊,绿毡子上观看对弈的棋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诗意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品味作品中的形象,理解作品的意境,领悟作品的情感,并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这首诗描绘了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山峦起伏、云绕峰巅、绿树掩映、鸟语花香的美景。“南北封疆”指新疆北部和南部分别有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作为天然屏障。“云根”“翠嶙峋”写出天山山势的高峻,云雾缭绕,山石苍劲多姿,色彩丰富艳丽的特点
诗句原文: 白道飞流似建瓴,陡陀不碍浪花鸣。 游人未到萧关外,谁信山泉解倒行。 注释解释: - 白道飞流似建瓴:白道上的河水奔腾流淌,如同倾倒的液体,形容水流湍急。 - 陡陀不碍浪花鸣:陡峭的地形也不妨碍波浪的声音,强调环境的险峻和自然声音的美丽共存。 - 游人未到萧关外:指的是诗人还没有到达乌鲁木齐的边界之外,意味着诗中的观察和想象尚未受限于现实世界。 - 谁信山泉解倒行
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田野风光图,通过精细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作者对这种美景的赞美。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1. 秋禾春麦陇相连:这句诗表达了秋天里,田间的禾苗和春天里的小麦在田垄间交织生长的景象。"陇"指的是田间的田埂,这里的"相连"形象地描述了这些农作物之间紧密相接的状态。 2. 绿到晶河路几千:这一句描绘了河流两岸郁郁葱葱的景象,绿色植被覆盖了数千里的道路
【注释】 长波:指黄河。细涓涓:形容黄河水细如涓涓细流。截断:使中断。春山:指华山,华山在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东南,有“华山之险,天下之雄”之称。百尺泉:指华山的东峰(落雁峰)下有一股泉水,从绝壁间流出,高约百尺,称为玉女泉。二道河:指渭河的北道和南道。驻马:指骑马停留。漏沙田:指泥沙淤积形成的田地。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游览华岳时所见的景色。诗的前两句写黄河水流直下,与华山的泉水相会合
【注释】: 1. 城南风穴近山坳,一片涛声万木梢。 注释:城南的风穴(风穴是地名)靠近山坳,一片涛声在万木梢头回荡。 2. 相约春来牢盖屋,夜深时卷数重茅。 注释:我们相约春天到来时盖好屋子,深夜时收起好几层茅草。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乌鲁木齐风土人情的喜爱与向往。诗的首句“城南风穴近山坳,一片涛声万木梢”描绘了乌鲁木齐城南风穴近山坳,一片涛声在万木梢头回荡的美景。次句“相约春来牢盖屋
良田易得水难求,水到深秋却漫流。我欲开渠建官闸,人言沙堰不能收。 注释:良田容易获得,但水却很难得到,当水到达深秋的时候,却漫无目标地流淌。我想建造官渠和官闸,但是人们都说沙子的堤坝无法收集到水。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乌鲁木齐地区看到的景象。他认为,虽然良田容易获得,但水却很难得到;当水到达深秋的时候,却漫无目标地流淌。因此,他想建造官渠和官闸来收集水。然而,人们都说沙子的堤坝无法收集到水
注释:南山口面对着紫泥泉,回鹘人的荒地依旧如此。只恨秋风将雪吹得早,至今蔓草遮盖了寒烟。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乌鲁木齐的风土人情。前两句描绘了南山口和紫泥泉的景色,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秋风和蔓草的感慨。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乌鲁木齐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