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
【注释】: 戊寅春帖子三首 其三 诗中“北溟”,指北方,即朝廷或皇帝。“陶泓毛颖”是比喻,“陶”,指东汉人蔡伦;“毛颖”是西汉人王充的笔名;“清陪”是说清闲自在、有清高之志气。 译文: 在玉局里寻找着妙义,在陶泓和毛颖那里称誉为清闲自在、有清高之志气的自己。 期盼佳音传来,愿与东风一起迅速到来。 赏析: 《戊寅春帖子三首》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六年(811年)春天创作的一组应诏之作
注释: 1. 隔岁峰容傍岁阑,乘暄朅览不知寒。 2. 今来偏有相应处,积雪西山待我看。 赏析: 《仲冬香山即景杂咏 其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此诗写在香山寺前观赏雪景,因雪而感怀。全诗描绘了作者在香山雪中观雪、赏雪、思雪的情趣,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首句“隔岁峰容傍岁阑,乘暄朅览不知寒”,意思是“隔年的山峦依偎着年岁的尽头,趁着温暖的风儿去观赏不知道寒冷”
注释: 入塞入侵的律令已经转暖,麦色依依映照轻轩。 传宣的骑兵休止奔驰,饼饵生机在每个角落里生存。 赏析: 首句“入塞侵寻律转暄”,描绘了春日里阳光温暖、万物复苏的景象。这里的“入塞”指的是春日的暖阳洒满大地,而“侵寻”则表示阳光逐渐变得炽热。 次句“依依麦色映轻轩”,则是将目光转向了田间的麦田。这里的“依依”形容麦苗生长的柔美与依恋,而“轻轩”则让人联想到轻盈的屋檐,仿佛可以触摸到那温暖的阳光
注释: 声声银竹奏笙竽,滋润的景致寒山也让人感到惬意。 我倚着方窗随意眺望,石渠就像一幅米家山水画展开在眼前。 赏析: 此诗为咏物诗,通过雨声、银竹、寒山、石渠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新的画面。诗人在雨中倚窗远眺,仿佛听到了银竹的笙竽之声,这声音不仅悦耳动听,更让人心旷神怡。他看到了窗外的寒山,感受到了雨水的滋润,这让他的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最后两句
【注释】 1. 题黄筌梨花山雀: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梨花为题材,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梨花图。 2. 肖物:模仿事物,指诗歌中描绘的事物要与实物相似。 3. 渲芳总化机:渲染芬芳的气息,就像万物有其自然的道理。 4. 艺而道也匹应稀:技艺和道理都难以达到完美的境地。 5. 雪禽翻树残英坠:雪鸟在树枝间翻飞,把树枝上的花落了下来。 6. 却讶梳翎落去飞:惊讶于雪鸟的羽毛像梳子一样梳理着落下的花。
乔柯蓊蔚一亭幽,云海中间不系舟。 注释:树木葱茏茂盛的亭子幽静,云雾缭绕中仿佛没有可以系住的航船。 谩道秋风纷叶落,檐间意足翠阴留。 注释:我却说这萧瑟的秋风吹落了满地的黄叶,但在这绿荫浓密的屋檐下,却感到心满意足
注释: 尽得风流入静观,坐来浑忘杪秋寒。 虞乡廿四品如较,一字于斯著亦难。 译文: 我完全融入了清风之中,静观其中的变化,坐在这里,竟然忘记了秋天的寒冷。 虞乡的二十四个品种如同在比较,一个字在这其中也显得难以抉择
释义: 宿霭轻阴蕴酿晴,紫澜不作日华晶。 御园纵是迟灯火,已听烟村豳吹声。 注释: - 宿霭轻阴蕴酿晴:早晨的云雾和细阴笼罩着大地,等待晴朗的到来。 - 紫澜不作日华晶:太阳的光芒无法穿透紫色的云层,显得有些暗淡。 - 御园纵是迟灯火:即使是在皇宫中,夜晚的灯火也要比其他地方来得晚一些。 - 已听烟村豳吹声:已经能听到远处村庄传来的笛声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清晨景象
【注释】 岁暮:年终。督抚:地方最高长官,如总督兼巡抚者称两广总督;巡抚兼都御史者为福建总督。奏民数:呈报户口。谷数:呈报粮食数目。《诗·小雅·大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即指呈报谷物数额。册:文书。 宁非:岂非。盛事:大事。廪仓艰:仓库粮食缺乏。简几务:处理政事。酌剂:斟酌调剂。体求:身体力行。 【赏析】 这首诗是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16世纪中叶-1652年)任广西提学按察使时所作
注释:仲冬季节,香山的景色很美。管弦声收住了寒鸟的叫声,松树的深处传来了细流的声音。我打算弹琴来抒发情感,我的徽音端是中黄钟调。 赏析:此诗描绘了仲冬时节,香山的幽静美景,诗人以管弦声收住寒鸟叫声和松树深处的细流声音为画面,表达了自己想要抒发情感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