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
三月二十九日漫题 仙蓂馀叶讵全落,素魄细痕未尽沦。 了识三春又成客,偏怜一日不饶人。注释:仙蓂:即指蓂星,是古人认为可以预知时令的吉祥之兆,因形似心而称心星。余叶:指残花。了识:完全认识。三春:指初春、仲春与晚春三个季节。又成客:指春天来临时,自己却像过客一样,无依无靠。偏怜:偏爱,特别宠爱。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心情的诗。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注释】 文徵明:字征明,号衡山,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溪亭客话指《溪亭日暮图》,是文徵明的代表作之一。即用其韵:即以文徵明这首诗中的韵脚作为题目。络石飞来:形容瀑布如从岩石上飞溅而下。清听满林塘:形容瀑布水声清冽,仿佛能听到流水在树林和池塘中回响。湱然:形容瀑布水声。剧谈想是羲皇上:想象着像古代的伏羲氏那样谈论世事的高人。那涉世间炎与凉:表示不关心世间的荣辱得失,只愿超脱尘嚣。
注释: 画成后漫无目的地放着,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人离去了就常常怀念,寻找吟咏的诗句。 远山虽然遥远但令人向往,近景却让人厌烦,现在和过去仿佛同时出现。 赏析: 张宗苍,唐代著名诗人。此诗作于作者任永嘉县尉时。 首联“画成漫置未经意,人去搜吟每系思”是说,我把这山水画搁置一旁,未曾深思。然而一旦人离去,就常常想念它,寻找吟咏它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画的深厚感情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注释】反侧:翻来覆去。□𩆂(xiān):《诗经·小雅》篇名。相传为周文王所作,后被孔子删定为《大雅·生民之什》。春烟:即暮霭。 【赏析】此诗作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诗人时年四十五岁。此诗写雨夜难眠的情景。首联写诗人因雨不能入睡,辗转反复;颔联写听雨声入耳,勾起对春天的期盼;颈联写盼望春天的到来,以“求衣”表达渴望之意;尾联写盼春未到,只能听雨。全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耐人寻味
梦回五鼓问晴阴,常侍都称欲作霖。 昨日大风安得此,信心未足抵疑心。 注释:梦中醒来时询问天晴与否,宫中的常侍都表示希望下雨。因为前一天有大风,所以现在下起了雨。然而,由于我的信心还不够坚定,所以我还是怀疑天气的真实性。 赏析:这首诗通过梦境展现了诗人对雨水的期待和担忧。他希望雨水能如期而至,但又担心它的真实性。这种矛盾的心情反映出他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恐惧。同时
【注释】 细丝:指柳絮。乙夜:一更时分,即晚上十一点至一点。欹枕:侧卧的枕头。反侧:翻来覆去睡不着。 【赏析】 这是一首咏柳絮的诗。诗中描写了晚春时节,柳絮随风飘飞、飘飞、又落的情景。全诗写景细腻,抒情委婉,语言清丽,意境幽远,是咏物诗中的佳作。 首句“细丝入夕才飘坠”写柳絮在傍晚时才飘落。诗人从柳絮的飘落时间说起,为后文进一步描绘柳絮随风飘飞、飘飞、又落的情景打下基础。
【注释】 巡檐:站在屋檐下。楞严:佛教语,指清净、庄严。瞪发劳:形容眼睛因疲惫而睁不开的状态。飞廉声息:指风的声响。丰隆作:即“丰隆作雷”,指打雷。而何微冷侵衣袍:意思是说,尽管天气很热,但是有一丝寒气侵入了你的衣袍。 【赏析】 这首诗是写夏日的酷热与寒冷交织的天气现象。诗人在夏天里站在屋檐下,因为天气太热,已经站在那里快要昏昏欲睡了,这时忽然听到雷声,原来天上正在打雷,于是诗人又从炎热中惊醒
【注释】方壶:传说中的神山。金门:指金门山,在今浙江省金华市境内。三生:佛教语,指前世、今生和来世。 【赏析】这是一首咏方壶山的五言诗。诗人以“金门羽士”自比,说自己像金门山上的仙人那样,驾云驭风去写云山图了;而自己本就是云山的故人,与白云山有缘,所以可以乘舟前往。全诗意境高远,情致飘逸
赵孟頫的《夏木垂阴》描绘了一幅夏日山野的景象,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涵和审美价值。下面是对该诗的分析: 诗句释义: 1. 树如张盖山如滴:这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了树木和山景。树木像伞一样覆盖着山,山则像水珠般滴落,形象地展现了夏日山林的清凉与宁静。 2. 支架茅斋俯碧泠:描述一座简陋但坚固的草屋,它支撑着整个夏天的凉意。"支架茅斋"可能意味着这座房子虽然结构简单,但却足以抵御炎热
【注释】日日:每日。轻舆:轻便的车子。尚乘:尚且能骑马。屧步:步行,指不乘车。屧:音“ji”,古代的一种鞋子。 【赏析】 “每天”都乘坐轻便的车子,尚且能骑马,想悠闲地步行也无处可去;二句说,我善于观察你,本来就说你勤劳办事,在《七发》中还说过要警惕,不要被美色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