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
【注释】 简斋:作者的号。豫挽诗:一种悼念亡友之诗,其特点是“先发制人”,即在对方去世之后才写诗哀悼。 龙飞四载一词臣:《旧唐书·文苑传》记载,唐高宗时有位名叫李峤的人担任过中书舍人、凤阁舍人等职。龙飞四载是指他在唐高宗时期任职的时间,词臣指他的官职是词臣。 吟啸江山五十春:指李峤在官场上度过的五十年春秋。 莫怪尊前为了语:不要怪我们这些老同学聚会时都感慨万分,为李峤的去世而悲痛不已。
【注释】 1.荷叶双凫:荷花丛中,鸳鸯双双戏水。 2.貌来合乞忘机侣:它们外貌美丽,好像可以作为忘忧的伴侣,即指鸳鸯。 3.曾入烟波得见无:鸳鸯曾经在烟雾缭绕的水面上出现又消失了。 4.译文:荷叶丛中的鸳鸯,一对对嬉戏。它们的羽毛多么美丽,好像可以作为忘忧的伴侣,仿佛是神仙下凡,它们曾经在烟雾弥漫的水面上出现又消失了。 【赏析】 《李敦庸荷叶双凫》是唐代诗人李翱的作品
【注释】 1. 秋容:指秋天的景色。老君:指太上老君。方少:正当年少。2. 昕夕:朝夕。披寻:翻阅探求。五车书:指五车书的书量,比喻学问深广。日:一天。3. 林叶:树叶。几番:几次。4.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咏写“读书”这一动作,表达了自己对知识、学问的渴求之情。 【翻译】 秋风扫过,树木摇曳,我正年华正好,日夜翻读着书籍,岁月悠悠。 我虽不识五车书,但我知道,一日不读
注释: 黄慎雨景:指黄慎的诗作《雨晴》一诗。 数椽深壑架茅茨,乱木霾云出谷迟。 数间茅草房坐落在深深的山谷里,树木丛生遮住了云雾,山谷里的雾气弥漫不散。 忽听后岩飞瀑急,四山风雨已多时。突然听到后山岩石上飞瀑的声音急促,四山已经下起了风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山谷的美丽画面。首句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了山谷中的自然风光,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次句通过描绘树木丛生的山谷和弥漫的云雾
【注释】简斋:诗人自号。七十五:虚指年龄,实指75岁。豫:预。挽诗:即悼亡诗。其四:第四首。 【赏析】此为作者七十五岁时作的悼亡诗。全篇以悲慨之笔写亡妻生前与自己相处的情状,抒发了作者对亡妻深切的怀念之情。“气聚升为五色霓,倏然散与太虚齐。”起句写天象,以五色霓为喻,极言其夫人生前之姿容美好及气质之美。五色霓,即虹,乃雨后天空中的一种美丽现象。《尔雅·释天》:“蜺,霓,虹也。”又云:“霓,雉鸟也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古诗文名篇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本诗是作者对唐寅所画的两枝牡丹的赞美。第一句“两枝芳蕊出深丛”,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姿态;第二句“休比徐熙落墨工”,表明唐寅绘画技艺高超;第三句“曾向金陵参法眼”,指在南京观摩过名家的绘画技艺;第四句“了知花是去年红”,表明唐寅的画作已经达到了神似的地步。
【注释】 简斋:即朱敦儒,字希真,号樵风,又号“简斋”等。南宋诗人、词人,江西清江县人。 豫挽诗:古代诗歌的一种。指预拟挽联,多用于哀悼死者,因古时在丧事中常用挽联表达哀思。 其三:指《豫章行》。 惘然:失意的样子。 随园花竹:指朱敦儒的住所。 终难免:终究免不了。 从游:跟随游历或交往。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抒发了词人对已故妻子的怀念之情。 前两句写词人在京城长安为皇帝服务多年
【注释】 秋馆:指秋天的官署,借指深秋。 虫吟:蟋蟀鸣叫。 潇潇:形容雨声很大。 龙江:即黑龙江,古称“龙江”,这里泛指江河。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虫吟来表现秋天的凄凉景象和深秋夜晚的静寂气氛,通过描绘夜半潇潇细雨的景况来表现寒潮来临的情景。全诗意境清幽,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注释】 杨龙友:指唐代诗人杨巨源。墨兰竹:指他的墨竹画。墨:指用墨笔作画,即水墨画。兰竹:指兰花、竹子。“江左”是江南一带;“越疆”是越地,泛指南方地区,也指故乡。翰:翰墨,即毛笔和墨水,这里指书写的文字。裹:包裹、裹尸(古代丧家以白布缠身,故称裹尸)。故人尸:死去的亲友。上冢儿:扫墓的人。 【赏析】 此诗写对亡友的怀念。首句点明题旨,第二句写故友已死,第三、四句写与故人同在江南时,曾互相思念
注释: - 横风吹雨过林邱:横风,即猛烈的风雨。林丘,指树林中的小丘。 - 万片飞云作水流:飞云,指飘浮在空中的云雾。作水,形容像流水一样流动。 - 倚槛数峰藏又见:倚槛,靠在栏杆上。数峰,多座山峰。藏又见,指在云雾中隐约可见山峰后又重新出现。 - 浑如天际识归舟:浑如,似乎。天际,天空的边缘。识归舟,辨认归来的小船。 赏析: 这是一首咏景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