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端
《穹窿寺次倪云林韵》由元代诗人张端创作,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七言律诗。下面将逐句进行解释: 1. 诗句原文及注释: 穹窿佛寺买臣居,台殿犹存汉代馀。 山势盘陀真是画,泉流宛委遂成书。 从渠说梦迷蕉鹿,着我眠云听粥鱼。 十顷薄田桑八百,南阳只合卧茅庐。 - 穹窿佛寺买臣居:在穹窿寺中,我仿佛买到了古代贤士的居所。 - 台殿犹存汉代馀:这里提到的台殿可能指的是穹窿寺中的一些古代建筑
澄江诗社赋得斩白蛇剑芙蓉秋水湛青萍,曾伴高皇起沛亭。 蛇断恍闻神妪泣,人传疑带鲍鱼腥。 山河帝业凭三尺,雷电龙光护百灵。 却笑丰城深瘗土,精英空射斗牛星。 注释: 1. 芙蓉秋水湛青萍:形容秋天的芙蓉湖清澈碧绿如萍。 2. 曾伴高皇起沛亭:曾经陪伴过汉高祖刘邦在沛县(今江苏徐州)建立汉朝。 3. 蛇断恍闻神妪泣:听到神女哭泣的声音,仿佛是蛇被斩断时的哀伤。 4. 人传疑带鲍鱼腥
诗句:空庭坐待月华生,莲叶吹香到骨清。 译文:在空旷的庭院中,我静静地坐着,等待着月光的出现。那清凉的气息从荷花的叶子中散发出来,仿佛能直达我的骨髓,给我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清新感受。 注释: - 空庭:空荡的庭院。 - 坐待:静静地等待着。 - 月华生:月光的出现,通常指月亮初升或即将出现。 - 莲叶:荷花的绿叶。 - 吹香:风吹荷叶散发香气。 - 到骨清:直达骨髓的清新感受。 赏析:
城南游次秦仲韵 城南与君十日游,柳条拂盖花迷舟。 穹窿上方青未了,点缀时见双飞鸥。 花深湖曲不肯住,直欲寻源过湖去。 军装小妓起清歌,争看风流汉都护。 亭台已荒麋鹿走,笑指吴王□□□。 纷纷往事何足论,冉冉流光暗中度。 小年看花花在眼,只今看花花隔雾。 故园树树开东风,油幕金铃有谁护。 人言花落春与归,未省春归在何处? 纵令剪彩强留春,不禁青天走乌兔。 古人秉烛良有以,行乐及时恐迟暮。
酬秦仲纳凉三绝 庭树团团散夕阴,浴兰步屧懒冠襟。 残蝉犹恋馀薰好,故故长缫独茧琴。 注释:庭院的树木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郁郁葱葱,如同团团的云朵散落开来。我漫步在庭院中,心情轻松自在,不拘小节。 我穿着华丽的衣裳,沐浴在芬芳的兰香之中,脚步轻盈而悠闲。然而,我却感到一种慵懒和疲惫,仿佛整个世界都与我无关。 正当我沉浸在这种宁静和舒适中时,突然听到了一阵蝉鸣声。它的声音虽然微弱
【注释】 旅邸:客居之处。素练:白色的丝绸。锦城:成都,作者故乡。心未乐:心中不快乐。自缘:自然是因为。感飘零:因年老体衰而感到漂泊不定。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诗人借景抒情,借物寄怀,表达了他游宦在外的孤寂和对家乡的依恋之情。 前四句是全篇的总纲。首句中的“愁”字点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次句中的“偶见星”,写出了诗人在七夕佳节时,看到天上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情景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大方厓和尚的,表达了对这位禅宗高僧的崇敬之情。 首先来看第一句:“吟得诗成写贝多”。这里的“贝多”是指印度佛教中的一位菩萨,名为文殊师利菩萨。诗人通过吟诵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敬意,希望以这种方式与方丈交流。 接着看第二句:“维摩问讯意如何”。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询问方丈的意思,希望通过诗歌的形式进行交流。 然后是第三句:“贪看案上《传灯录》。这里的“传灯录”是指佛教中的《法宝源流集》
酬秦仲纳凉三绝 池上寻诗绕百回,何须东阁对官梅。 静中赏识人知少,一个山萤度水来。 注释:在池塘边寻找诗歌,环绕了一百遍,何必要去东阁欣赏官家的梅花呢?在静谧之中,人们知道的人很少,只有一个山里的萤火虫飞过水面。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自己的感受为线索,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池塘边寻找诗歌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的热爱和追求;后两句则通过对山萤的描述
和秦仲对雨 雨水多,屋檐下水滴声潺潺,矮小的屋子四面窗户紧闭。 手持蜡烛,心中期待着白天短暂,看着花儿,心情却恨不能晴日。 水面涨满银光,鱼儿率先游出;翠色窗帘,春寒未退,燕子还未归来。 手持戟子,扬雄白发,久无梦到紫宸宫。 注释: - 雨多檐溜响潺潺:雨水多了,屋檐下的水滴声音潺潺作响。 - 矮屋深窗面面关:矮小的房子四壁都紧闭,显得非常安静。 - 秉烛襟期怜昼短:拿着蜡烛
【注释】 ①松江:今属上海市,古称华亭县。 ②鬓发苍苍:形容头发灰白。苍苍,灰白色。老大:年纪大。 ③襟怀耿耿:心胸开阔,志向远大。 ④江上鱼无味:诗人自指。味,意。 ⑤夜半云闲鹤有声:夜晚静谧时,云朵悠闲,仙鹤在天上鸣叫。 ⑥明日扁舟入空阔:明天乘着小船进入空旷的天地间。 ⑦岸花汀草不胜情:岸边的花,沙滩的草,都抵挡不住我离别的心情。 【赏析】 此诗写送别徐仲盟还松江,感慨十年不见,相逢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