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
【注释】 宜远楼:位于山东济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建的一座亭台。 可怜:可爱。 数峰:几座山峰。 依约:隐约。 崆峒:山名。 齐州:指今山东省济南市。九点烟:即“九烟”,形容远处山峦重叠如烟雾笼罩。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登宜远楼时所作。首句写景,点明宜远楼的地理位置,突出了春天宜远楼上所见景色的美好。次句写山,以“数峰”形象地写出了宜远楼上看到的山的形状和位置。第三句写自己登高望远的情景
【注释】 潘先辈:指诗人的朋友。 君来烟草正凄迷:你来了,这烟柳一片凄凉迷蒙。 君去溪头柳叶齐:你走了,溪边的柳树叶子已经长齐了。 挂席中流竟东上:你乘船从江中驶出,一直向东而去。 莫重回首向荆溪:你不要再回头看那荆溪的岸边了。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春初,当时诗人因受小人谗毁而离开长安,在江陵与友人别后,即发舟东下,临行之际,写了这首诗给潘先辈。诗前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烟柳凄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鉴赏作者写作手法的能力。此题要求学生注意体味诗人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能理解诗歌的意境。解答时,先翻译诗歌,然后把握诗歌的情感,最后进行赏析。 “杯渡前溪见水源”,意思是在桥头渡过溪流,看到源头的水从桥下流过。这句诗中“杯渡”是地名,“溪”指清溪,“源头”即山涧的出口。“见水源”表明此处有泉水,“源”字点出“水”。 “偶来佩芷服兰荪”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并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郯子论诗冀北空”一句中“论诗”、“冀北”、“空”是关键字,“谈诗”即“谈论、评论诗歌”,“冀北”指河北一带,“空”字在这里有“空旷、没有”的意思,“郯子论诗冀北空”,意思是“在河北一带谈论诗歌”。 【答案】 郯子(姓郯)论述诗歌,在河北一带讨论诗,显得空旷
【诗句注释与赏析】萨仲明为丞相府掾时僦居京师名其轩曰半野。后买宅延陵亦揭是名于轩因雨宿其下遂为赋诗云:何意(哪料想)开轩名半野,身存魏阙思江湖。 斜侵瓜圃通花药,稍傍薇垣近竹梧。(魏阙:指皇宫。薇垣:即宫墙。) 千里秋风催斫鲙,九霄晨露浥飞凫。(斫鲙:切鲙,指烹调。浥:沾湿。) 如今别买荒城宅,自扫风林候野夫。(别买:另买。野夫:隐士。)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题画·其一》。 第一句“僦得城东三亩居”,意思是他购买了城中东面的三亩地作为居住的地方。这里的“僦”是租的意思,指的是诗人租赁了土地来建房居住。 第二句“水光竹色照琴书”,意思是他的住宅四周被水光和竹色环绕,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环境优美宜人。这里的“水光”指的是周围的水域,而“竹色”则是指四周的竹林。 第三句“晨起开门惊宿鸟”,意思是早晨起床打开门时
【注释】: 1. 雨晴: 指天气转晴。 2. 江上白蘋风起波: 江上的白苹(一种水草)被风吹起,波纹荡漾。 3. 冷纹萦碧暮烟和: 寒意的波浪在碧绿的水面上回荡,暮色中的烟雾与它相互融合。 4. 织成一幅鸳鸯锦: 用丝线织成的鸳鸯图案的锦缎。 5. 零落红衣远恨多: 红衣(指女子)零落飘散,远去的人充满了哀愁。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雨后景色的诗。首两句写江上的景象,江上的白苹被风吹起
绝句 醉唤吴姬舞踏筵,风阑花阵亦回旋。 愁生细雨寒烟外,诗在青蘋白鸟边。 注释: ①醉唤吴姬舞踏筵:指喝醉了酒,叫吴地的歌女跳舞。 ②风阑花阵亦回旋:风吹过花丛,使花阵也回旋。阑,栏杆。 ③愁生细雨寒烟外:愁绪从细雨、寒烟之外产生。 ④诗在青蘋白鸟边:诗歌就在青蘋白鸟边上。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绝句。首二句写酒酣呼歌女舞踏筵席之热闹;三、四句写酒醒后,见窗外花阵随风飘动。全诗语言清新自然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元度的北游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荷锸(hè chǎ)空林春雨馀,舣舟沙岸燕飞初。 注释:拿着农具,在春天的雨后,来到空旷的树林。停船在沙滩上,燕子刚刚飞起。 赏析:这是首句,描述了作者送别朋友时的场景。"荷锸"是拿着农具的意思,"空林春雨馀"则形象地描绘了春天雨后,空旷的树林中,只有作者一个人在劳作的情景。"燕子刚飞起"则描绘了春末夏初的季节特征。
【注释】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日的月夜。 “红蠡”句:用典,《庄子·外物》:“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后用以比喻虚幻、空灵的境界。卷:展开。碧:青色,这里指月亮。应:应当。无分:没有份儿,无缘。 “白发”句:化用杜甫《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句。自支:自己支持不住。 尊前:酒樽前面,指酒席上。桂影:月亮之光。桂树是中秋时常见的植物,此处代指月亮。伸眉:展眉,即舒展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