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琬
南歌子·南国牡丹始开 吴六益 董苍水 过饮薄暮方归 注释:吴六益、董苍水是两位诗人,他们在此共聚一桌饮酒,直到黄昏时分才各自离去。 碧沼看鱼媵,雕栏放鼠姑。 君来拍手唱乌乌。 恰好枝头啼鸟、唤提壶。 注释:在碧绿色的池塘边观赏鱼儿游动,站在雕花栏杆旁放开老鼠,迎接你的归来。你拍着掌歌唱“乌”,恰好听到枝头上的鸟儿呼唤着提着酒壶的同伴。 嫩白全羞粉,嫣红半点朱。 醉眠堪卧锦氍毹。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时明确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感情,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本题中“谁削玉嶙峋”“蛟龙深护海西门”的意思是:是谁把山崖削得如玉一般棱角分明?千尺高耸、云雾环绕的山崖深处,藏着一条蛟龙。这两句描写了金山寺的雄伟壮观。“金碧楼台青黛树”“小李将军”是说金山寺建筑华丽,树木葱茏,诗人赞叹金山寺的美丽景色
浪淘沙·昭君套 注释:宜伴铁兜牟:适合陪衬着铁兜牟。 却在妆楼:却停留在装饰的楼上。 文姬遗制尚风流:文姬的遗作仍然具有风度。 扶上云鬟频熨贴:扶着云髻不断熨贴。 紫玉搔头:用紫色的玉簪梳理发髻。 临镜转含羞:面对镜子时,转动眼波显得害羞。 起来呵手戏藏□:起身用手戏弄隐藏在屏风后面的人。 密语檀郎低附耳:低声与男子交谈,贴近他的耳朵说话。 底是温柔:到底是怎样的温柔。 赏析:
【注释】 浪淘沙:词牌名。又名“江南好”、“忆故人”等。双调,五十八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此为小令。秋旅:秋天的旅途。 译文: 狂风暴雨十分凶恶。 怒似江水奔腾不息。 愁来我欲逃避到睡乡。 促织多言偏不允从,枕畔叨叨不休。 强半时间在客僧寮中。 琴剑萧条。 一枝难稳愧鹪鹩(jiāo liáo) 赏析: 《浪淘沙·秋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描写秋风凄冷,雨打风吹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 其一、其二、其三、其四:这是作者的《题余澹心五十小像》四首中的第一首、第二首、第三首、第四首。 洪厓:指洪崖,相传为黄帝时人,能骑龙,在华山之阳,与黄帝相会于云台观。拍手笑相亲:形容洪厓与诗人相见时高兴的样子。 三神:指雷公、电母、风伯。传说雷祖有三位神将。会须:应当。骑鹤访三神:骑着鹤去拜访雷祖、电母、风伯。 角里:地名,在今浙江萧山西南,相传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诗句释义: - “白发平头五十人”:描述的是作者看到自己五十岁的样子,头发已经斑白,脸型平齐,形象地描绘出了五十岁的年龄。 - “布衣曾未染京尘”:指的是自己曾经是布衣平民,从未沾染过官场上的尘埃。 - “往来求仲不嫌频”:这里的“求仲”可能是作者自谦的称呼,表示自己愿意不断前来探望或请教,不会因为频繁而感到厌烦。 - “斗鸭栏边芳草合”,描述的是在一个斗鸭的栏杆旁,四周被绿色的草覆盖着
这首诗是作者为他的好友澹心五十岁时画的小像所作的题词。诗中充满了友情与赞美之情。 首句“白发平头五十人”,描绘了一个年过半百的老者的形象,白发平头,形象地表达了岁月的痕迹和沧桑感。 第二句“疏狂聊以乐天真”,表达了作者对澹心的欣赏,他认为澹心的性格疏狂而纯真,能够找到生活的乐趣,这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第三句“四时佳气在君身”,则表达了对澹心人格魅力的赞美,认为他的气质如同四季的气候一般
江上阻风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注释: 1. 睡起无聊倚舵楼:意思是从梦中醒来,无聊的倚在舵楼上。无聊表示没有事情可以干,倚舵楼则表现出诗人对远方的思念。 2. 瞿塘西望路悠悠: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西望路悠悠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悠悠表示漫长,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以及诗人对远方的深深思念。 3. 长江巨浪征人泪
初秋即事 瘦骨秋来强自支,愁中喜读晚唐诗。 孤灯寂寂阶虫侵,秋雨秋风总不知。 注释: - 瘦骨秋来强自支:指秋天到来时身体消瘦,但自己仍然坚持支撑。 - 愁中喜读晚唐诗:在忧愁之中喜欢阅读晚唐时期的诗歌。 - 孤灯寂寂阶虫侵:形容夜晚一个人孤独,灯光昏暗,台阶上有虫子爬过。 - 秋雨秋风总不知:对秋天的雨和风感到困惑,不知道它们的来历和原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初秋景象和心境的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名为《渡黄河》,全诗如下: 渡黄河 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 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注释: - 倒泻银河事有无:黄河的水势汹涌澎湃,宛如倒泻的银河一般,其气势之大,让人难以言喻。 - 掀天浊浪只须臾:形容黄河的水势汹涌澎湃,犹如掀起了满天的浊浪,而这种力量只在短暂的瞬间。 - 人间更有风涛险:在黄河之上,人们还面临着更为危险的风涛险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