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淲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夜凉雷电,明电夜凉催雨,不知冰水为秋”等;然后把握诗句内容,结合重点词句来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及手法;最后结合写作背景来分析诗作的思想意义。 “夜凉雷电”,描写了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突然雷声响彻夜空,电光四射的景象。这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感受的一种外化。从“明电夜凉催雨
【注释】: 次公招看绿萼梅和韵 次公,即陆龟蒙。“绿萼”是梅花的一种。这首诗是作者在春山赏梅时作的,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梅花的傲骨和高洁,以及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译文: 春山上有梅花,萼片绿润香洁。 爱雪宜霜,凭风借月。 花已经开明,枝又横绝。 翠袖天寒,供吟试折。 赏析: 陆龟蒙的咏梅诗,以“绿萼”为题材,多写梅花的高洁、清雅,而《次公招看绿萼梅和韵》一诗却写得别具匠心
【注释】 梅:梅花。可空百榼酒:梅的香味,可以令人陶醉。百榼,指酒器。 雪:雪花,这里指梅花。不待一笔诗:不需要用笔墨来写就的诗。一笔,比喻梅花。 天地与人太好:大自然与人类的美好。 山林有我亦奇:山林中也有我的身影,也显得神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友人家中作客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己生活境遇的满足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全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梅的赞美
【注释】 连日:连续几天。阴长阳消:比喻事物发展变化,阴盛阳衰。胶胶:烦扰不安的样子,这里指心绪烦扰不安。申申:形容忧思郁结的样子。孔氏:指孔子的学说。夭夭:形容生机勃勃的样子。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一次春游后有感而作。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气勃发的季节,但春天的景色也常常让人产生一种难以言说的哀愁之情,因为“寒来暑往”的交替和“阴长阳消”的变化,总是让人感到生命的无常和易逝。诗人在春天的美景中
注释:在横山堂小酌,酒浇不平的磈礧,用诗歌抒发感情也难以做到。折取荼蘼、芍药,沉醉于绿水青山之间。 赏析:诗人以“横山堂小酌”开篇,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热爱。然而,诗人却无法将心中的郁闷通过饮酒来宣泄,只能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种无奈的情绪,使诗人产生了折枝花的念头,希望用花香来抚慰自己的心灵。最后,诗人选择了醉于山水之间,以此来忘却心中的烦恼。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
注释: 连日暖得很,我却没有说夏季的衣服轻薄,只是说春季的衣物已经做好了。 忽然下起雨来,忽然又放晴了,天气多变,心情也随着变化,有时闲适,有时想睡。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一个人在夏天突然下雨时的心情和状态,以及他在下雨和天气变幻无常时所表现出的情绪波动。全词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自然,通过描绘天气变化对人情绪的影响,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注释: 灞桥为什么要这样,剡溪是否欺我。 任凭他在梁园赋诗,只此孙窗之书。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朋友的一首赠答之作。诗人首先以问句开头,表达了一种惊讶和怀疑的态度。他不明白为何友人会选择在灞桥这个地方写诗?同时他也疑惑,剡溪的水真的能比得上他的诗吗?这两句看似简单的疑问背后,其实包含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 诗人用“任彼”和“但此”两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注释:山近不嫌暖霭,溪回更带寒泉。 水净沙头有此,岚萦水末疑然。 翻译:山并不嫌弃暖和的云雾,溪流曲折更增添了寒气。 清澈的水边有这一片沙滩,山的雾气缭绕在水的尽头让人产生怀疑。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诗。前两句“山近不嫌暖霭,溪回更带寒泉”通过对比手法来表达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后两句“水净沙头有此,岚萦水末疑然”则是诗人对这种美景的赞美之情。整首诗通过对山水风光的独特描绘
注释: 西风中,庭院里竹子和树木萧瑟。溪山在落日的映衬下,人家显得格外静寂。我不禁搔了搔头,头发花白,已经年老体衰。头上斜插着角巾,衣领上还歪戴着乌纱帽。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晚步野趣的小诗。首句写庭院景色,次句写溪山之景,三句写人物形象,末句写动作与神态。全诗意境幽美宁静,语言朴素自然
踏雪登前山, 蹑屐穿林归寺。 持香裹茗寻僧。 踏雪登山,穿林而归,手持香炉包裹好茶水,寻找僧人。 磴道已三尺雪, 岩居惟一枝藤。 山路被三尺厚的积雪覆盖,岩洞只有一根粗大的树枝支撑着